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明朝永乐大典内容

kodinid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什么意思?
  2. 永乐大典记录了什么?
  3. 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什么是永乐大典?历史书上很少提到?
  4. 《永乐大典》的历史地位如何?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什么意思?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是指在某个库藏中发现了永乐大典的意思。

永乐大典是明朝官修的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由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纂,于1403年开始编纂,成书于1408年,共计22,877卷,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学、科学、军事、医学、地理等。永乐大典编纂时***用了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求收录经典文献,屏弃佚文伪作,以求准确和全面。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文献成套体。

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明朝永乐大典内容-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意味着在某个库房或文物收藏机构中,发现了原本被遗失或未被发现的永乐大典,可能是因为历史原因或其他因素导致,这对于学术界和文化研究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发现和突破。这样的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明代的文化和知识体系,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永乐大典记录了什么?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什么是永乐大典?历史书上很少提到?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组织全国文人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主编是解缙。基本上就是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书籍分门别类编辑起来,可以说是当时的图书总成。目前大部分遗失。

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明朝永乐大典内容-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永乐大典并没有很少被提及,感觉看到的少是因为散佚严重,与我们现在的时代中间隔了一个清朝,清朝重修四库全书,自然会在历史中着重减少更牛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确是非常有名的百科全书,但是他创作于明朝年间,那个时候的明朝是处于非常动荡的时期的,战火不断,民不聊生,满城风雨。《永乐大典》也就丢失了。

永乐到底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一共有3.7亿多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非常著名的瑰宝。但是《永乐大典》却惨遭浩劫,经历了战火之后丢失了很多,留存的很少。

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明朝永乐大典内容-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永乐大典》编写于明朝的永乐年间,当时是由翰林书院的院士们来担任编写的。一共写了六年才把它写完,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百科,它的编写规模远远的超过了前朝的所有书籍,达到了3.7亿多字,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目,他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神秘的问题和不解之谜。

他完完整整的保存了14世纪以前的中国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文学知识,天文知识以及宗教知识。虽然英国和法国的百科全书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我们中国的《永乐大典》要比他们早写300多年。称得上是世界文化遗产。

并且永乐大帝的残分布在八个国家,现在还剩下400册。从20世纪开始就不断被别的国家***撰写,在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来收集的《永乐大典》的碎片部分拼凑在一起,并且把他们和《永乐大典》的复印件完完整整的拼到了一起。经过多次的补充出版,现在的《永乐大典》已经是一本完整的图书了。

我是辛铁,我来回答。

《永乐大典》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的主要功绩之一,他的内容等同于纪晓岚负责编纂的四库全书,涵盖各个方面,虽然永乐大典没有流传下来,但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及华夏最大的一缉书,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仅存418册823卷,散藏于9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公私收藏机构,约为原书的4%。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

第一次组织编纂

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第二次组织编纂

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

编纂完成

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的历史地位如何?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帝朱棣命翰林院大学士谢晋认总编,主持编修工作,历时达六年之久,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第一部最全、最丰富、最华丽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上最强的精神文化符号。

她保存了明永乐帝以前所有的地理、文化、哲学、宗教、医学、兵器科技、技艺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大部头类书能和她相比。

目前正本已无处找寻,20世纪60年代“伟大继(妓)女郭沫若”发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却没有找到,正本全书现已无处找寻,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最大的遗憾和憾事。副本也没能有更好的命运,世界上各大图书馆以藏有《永乐大典》为荣耀

大典的编撰动用人力达2170人,包装外形***用黄娟包装,具有***的威仪和气魄,所以说华贵、高雅,字体***用楷书人工撰写而成,典雅、精致,可谓朱墨灿然。

她更像是一颗流星,照耀着那个时代文化的天空。

《永乐大典》记载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包含有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文集、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

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为中华文化保留了珍贵的史料;《永乐大典》的编纂是中国最著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她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

经历近六百年的沧桑,《永乐大典》现在只存有八百余册,只有国家图书馆能看到。


想必我们都有读过《百科全书》的经历吧,在读《百科全书》时,是不是惊讶到编者的知识体量的宏大,但今天要介绍的文献可谓真真正正的百科全书了,令人叹为观止呢。

《永乐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全书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年——1408年编成(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但这部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流行与传播,长期只有一部藏于深宫(副本抄录后正本就殉葬),仅明朝皇室可以翻阅,不但民间毫无流传,仕林乃至官员们也看不到。也就是说,这么好百科全书只发挥了收藏的价值,平常百姓无法看到。这点不同于《四库全书》,乾隆时期编修的《四库全书》就是让推行、流传的,其作用和功绩不言而喻。

此外,因卷帙浩繁,参与纂修人员众多,前后体例不一,前后舛误之处较多。也就是说,有错误的百科全书看着实在是不爽了。

虽然《永乐大典》有“当时流通受限“和”舛误“一些问题,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当代人将之视为研究永乐时期的重要参考文献,其意义仍然是巨大的。

永乐大典是当时那个王朝的历史进步产物,也是留给后人的历史财富,评论历史上的东西,不能在断层的基础,刻薄的对待历史上的所有态度都是错误的,历朝历代的君王,臣民,人物,事物,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看历史背景来看待历史,为什么说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文明,因为它代表了华夏优秀文化的延续进步和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永乐大典历史相关知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永乐 大典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