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世民怎么评价唐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李世民怎么评价唐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对南北朝历史的态度?
李世民修史时奉南北朝皆为正统(《南史》与《北史》并列),而同样是贞观年间魏征修的《隋书》认为南朝继承了汉魏晋以来的正统华夏文化。
隋唐两朝的均田制,府兵制继承了北朝,而杨广和李世民又都是南朝文学的狂热爱好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隋唐在政治军事上是以北统南,在文化上则是以南统北,总体上看是南北融合。
历史上唐朝的历史是被唐太宗改过的吗?
第一,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李世民看过起居注,为此他就惹上了的罪名,但仅仅是看没有证据说改了,很多人说李二改史都是靠推论,没有一丝证据,第二,李渊李世民时期才占唐朝的多小一部分,之后李世民也能改?这也是推论出来的?厉害
提问可能存在歧义。唐李世民可能改掉隋历史。隋炀帝杨广之功,功盖世。震千秋,影响华夏至近代。科举制,京杭大运河。首先科举制不用多做解读。京杭大运河的杨广其作用应该是扬州的盐。并非烟花寻柳。只是不适当的时期做了不适当的事。劳民伤财,且信息并不通便。给予了本野心想做皇帝的李渊一个造反的借口。自古得民心得天下。李渊借口京杭大运河是杨广用作寻美游玩作用。其实归咎回来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传记。孰是孰非又谁说的清楚。我只是简单作答罢了。代表个人想法。无他
李世民屠城真有此事吗?李世民为何要屠城呢?
古代之时,有两件事于战场之上最为人不齿,一则是“杀降”,二则是“屠城”。虽说为人诟病和不齿,但历朝历代好像都曾有之。尤其外族入侵他族之时,蛮夷攻伐文明之后,往往将杀降和屠城作为一种乐趣和发泄,因此这种事情更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兴许有人将杀降和屠城习惯性加载于外族蛮夷身上,比如那些曾经的游牧民族,如匈奴、蒙元、满清等等,可文明世界中的圣君明主也没少干这种事,就拿李世民来说,可算的古代有名的明君典范,可杀降与屠城这两件事他却一样不落的都干过。
其实干过就干过,可李世民却偏偏敢做不敢当,愣是将此一股脑推到了老爸李渊身上,让老爸为自己当“背锅侠”,而他自己却打出仁义旗号,给自己建立丰碑。
话说公元619年,此事正值隋末唐初之时,天下大乱,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打的好不热闹。时有刘武周频频与唐军交战,唐军将领裴寂率军攻伐刘武周,为坚壁清野,下令士卒焚烧百姓粮食,这引起极大民愤。因此在夏县引出一位豪杰,名叫吕崇茂。
吕崇茂在夏县举兵反唐,自称魏王,相应刘武周共克唐军。李渊闻讯后,两次派兵讨伐,但都被击败。公元620年,李渊在此派兵征讨,刘武周手下大将尉迟敬德援助吕崇茂。但因为李渊使用离间计,最终吕崇茂反被尉迟敬德所杀。
吕崇茂死后,麾下余部仍在夏县活动,继续支持刘武周对抗唐朝,殊不知这一来却惹来滔天大祸。
话说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刘武周,平定山西数城,率得胜之师返回本部之时,途径夏县。李世民想起吕崇茂之事,于是下令攻打夏县。夏县一个弹丸小城,哪里阻挡的住,很快城门被打破,唐军涌入城中。李世民遂以犒赏将士为名,下令士卒可肆意掠夺城中财物,并下令屠城。可怜城中无辜百姓尽遭屠戮,鲜有人生还。
可等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就不认账了。他将这事推给了老爸李渊,说李渊曾下诏:“平薛举之初,不杀奴贼,致生叛乱,若不尽诛,必为后患。”自己之所以屠戮夏县,不过是奉诏行事,看,我是多么无辜啊。
屠城之事后,李世民又玩了一招“杀降”,其中被杀的降将之中便有那位《隋唐演义》中大名鼎鼎的二贤庄庄主、绿林总瓢把子,诨号“赤发灵官”的单雄信。当然,咱们说的是正史,并非小说杜撰,不管***之中的单雄信是何其伟岸,何其英雄,都于正史无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世民怎么评价唐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世民怎么评价唐朝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