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有趣的明朝历史故事

kodinid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有哪些有趣的野史?
  2. 明朝大臣们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3. 明朝哪位皇帝最有趣?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朝有哪些有趣的野史

据传朱元璋正月十五看花灯,一开始性趣挺高,忽然看到一个灯上画着一个农家妇女抱一个西瓜,顿时大怒,回去下令杀了制做和卖花灯的全家,群臣都不解,后有人猜到,农村妇女大脚使他联想到埋汰老婆马夫人脚大,抱个西瓜影射他在元觉寺当过和尚,所以杀了制灯卖灯的全家。

野史到没有,有一些明朝的小知识,大家不妨来看一下吧!

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有趣的明朝历史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朱元璋在位之时,曾给城隍神封爵,“府为公,州为侯,县为伯,皆号显祐”,给神仙分官,着实有趣。

2.二十四衙门里的宝钞司,听起来很高大上,好像跟钱有关系,但只是做擦***的纸。

3.朱棣登基后,把建文年间的一切法令都废除了,建文年号也革除了,所以不少杂史类书籍,提到建文年间都称革除年间,建文帝称为革除帝。

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有趣的明朝历史故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明朝继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继位时46岁。继位年纪最小的明英宗朱祁镇,时年9岁。

明朝大臣们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相声***刘宝瑞和郭全宝表演过一个传统段子《赶考》,说的是两名考生吴情和黄统上京赶考,吴情虽然家里穷,但凭借真才实学,考上了状元,黄统是不学无术,仗着家里有钱,和舅舅是主考官,成为了榜眼,在殿试时,皇帝亲自考察二人学问,因为吴情因为名字触犯了皇帝的忌讳,被赶出了皇宫,而草包黄统反而因为名字让皇帝满意,被提升为了状元。

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有趣的明朝历史故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声段子听起来讽刺荒谬,但这确实一个真实的故事。吴情,明嘉靖年间人,嘉靖二十三年,他参加殿试,主考官原本将他定为了第一名,也就是状元,结果名单报道嘉靖皇帝面前时,嘉靖皇帝不干了,说吴情的名字不吉利,无情之人岂能居榜首。嘉靖又说,自己前晚上做梦,梦见打雷了,状元应该是名字里带雷的。一听皇上这么说,官员们就赶紧翻花名册,最后在两百多名开外,找到了一个叫秦鸣雷的,嘉靖皇帝这回高兴了,就把秦鸣雷点为了状元,将吴情降为了第三名探花。事情传到了民间,老百姓就编了句打油诗来讽刺这件事:‘’无情举子无情帝,鸣雷只好拣便宜。”

吴情不是明朝唯一一个因为名字丢掉状元的人。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刘文秸考中了会试第一名,朱棣认为秸字不太好写,就改让一个叫洪英的人当了会元,朱棣觉得,洪英洪英,寓意着洪武皇帝英明。

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朱棣乱改成绩的毛病又犯了,殿试上,考生孙曰恭的成绩是第一名,可朱棣看了之后直摇头,说曰恭两个字合在一起是个暴字,不吉利,就把孙曰恭降成了探花,而原本探花的名字叫邢宽,这就很符合朱棣的心意了,邢宽,就是宽以待人的意思,于是邢宽就被朱棣提拔成了状元。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歷史故事有時候也挺幽默。嘉靖年间,河北安肃县有个农民叫陈虎,一次服役时,来了宫中宦官,他汇报不及时,被打了一顿。陈虎回家后,下定决心,要让儿子将来也如宦官一般有权有势。他把长子***,随后长子被选入宫。又有一次,他服役时,来了一位进士,他又被打了,便让次子出外求学博取功名。

陈虎的长子陈矩进宫时九岁,一直在司礼监,他喜欢阅读经史,立志要经世济民,后来升任到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五十一岁的陈矩以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掌管东厂。

他为人正直,有度量,能顾全大局,常说:“我只守着八个字,就是祖宗法度,圣贤道理。”。陈矩查处“妖书”案,并不大肆株连,而是控制在最小范围处理。后人赞称:“矩素清直,妖书事保全善类为多。”

陈矩随后升任为司礼监一把手掌印太监,并执掌东厂,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他并没有滥用权力,而是力图救正时弊,支持大臣进谏,极力阻止万历帝廷杖朝臣。他掌管东厂时,是东厂抓捕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时期

陈矩为人谦和,淡泊名利,朝野都对他敬仰有加。他去世后,万历帝为其祠的匾额题字“清忠”。文武百官亲临吊唁,身穿丧服的送葬者多至堵塞道路。

陈虎的次子陈万策认真读书,入京应试二十年,终于考取进士。他任官没多久去世,儿子以伯父恩荫,任职锦衣卫

在明朝,奇葩皇帝层出不穷,其中要说最奇葩的,可能非万历皇帝莫属了。

万历皇帝刚即位时,还算有点道德,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俨然一副明君的样子,但等张居正死后,万历就开始堕落了,最典型的就是躲在宫里三十多年不露面,创造了世界帝王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葩记录。

皇帝这么不靠谱,下面的大臣自然就更不跟你客气了,辞职的辞职,下海的下海,还在位子上混的也都在勾心斗角,没人把工作当回事儿。最狠的是大理寺,作为当时的最高***机构,理应最庄严、最正规才对,实际上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光没人上班,连公章都不知道弄哪儿去了。

万历三十四年,一代名臣李廷机被调入内阁,担任内阁首辅,也就是实际上的宰相

这位李廷机,从小就好学上进,乡试高中解元,会试时又高中会元,到了殿试,原本也是他的状元,本该成就赫赫有名的“连中三元”伟业,却不料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走起了后门,把太医院的朱国祚提拔成了状元,李廷机只拿了个榜眼。

但是对于李廷机来说,这个状元的虚名一点都不重要,他要的是治国平天下。在南京任职期间,李廷机大力整顿地方弊政,从***财政到百姓衣食,从社会治安到家庭和睦,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没有他不管的。

有人劝他说,你是个当官的,只管掌握大方向就行了,这些俗事就让下面的人去干,没必要连这些俗事都件件管着。李廷机却说:“有俗人,无俗事,人不可不俗。天下国家事,何言俗也?”

这样的好官,自然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李廷机的大名也开始传到了万历的耳朵里。万历一看,谁说我大明朝没有名臣?这不就是大大的名臣吗?于是就下令把他调到了内阁,担任内阁首辅,帮他把国家好好管理管理。

李廷机自然也很高兴,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终极结果吗?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几年在小地方虽然也干出了点成绩,但终究比不上管理一个国家更有成就感。于是,李廷机就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明朝哪位皇帝最有趣?请说出你的理由?

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出身贫寒,当时元朝蒙古统治汉人都是贱民,赋役沉重,灾荒不断,后在走投无路之下进入黄觉寺,做了和尚,不久寺里也没有施舍,主持只好让和尚们都出去化缘,朱元璋在外化缘这三年可以说对他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三年他见识很多,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有了所谓“红巾军”,后朱元璋在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下加入了红巾军。

朱元璋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粗通文墨,再有很多小伙伴的帮助,建立明朝。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并不是多有趣,而是令人佩服,从一无所有到至高无上,中间过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我对他更多是佩服。

再说一个明朝皇帝,我对他才是有兴趣,明朝唯一一个不是父亲当皇帝传下来的,也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就是我们的嘉靖帝了。

他有趣的地方在于我觉得他很聪明,非常聪明,因为他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但是朝政还尽在掌握,大明在他的治理下虽然算不上繁荣昌盛,但也风调雨顺,安然无恙。

但是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想着追求长生,炼丹求道,信任权臣严嵩,致使严嵩做出危害百姓的事,这是他的不聪明之处。

不过他也真的很任性啊,你说他修仙吧,想长生但是他有修墓,你说他昏庸吧,他治理国家也不错,御人有术,你说他圣明吧,他又宠信奸臣,身居幕后却权柄不移,醉心修道却掌控群臣,贪图享乐却也顾全大局。他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帝王,却堪称一位出色的封建统治者。

所以我觉得嘉靖很有趣。


明太祖朱元璋啊,做出的事情不循常规。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是唯一一个底层阶级奋斗成为天子的,所以做出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诛杀了部分开国功臣,特别是胡惟庸案,蓝玉案,都牵连甚广,导致数万人被杀。还有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一经查处,立即处决。还设立了锦衣卫,专门监督官吏,大家也因为这些对朱元璋评价不高,但是他只对官吏***取这些手段,对待普通百姓还是非常仁厚的,可能也跟他的出身有关系吧。

另外还有对待皇太子朱标和皇太孙朱允文,朱标是朱元璋打胜仗时出身的,所以被认为有吉兆,很快便被封为皇太子,在朱元璋征战期间更是监国。朱标的成长也非常迅速,并且为人处事深得人心,可惜朱标英年早逝,让朱元璋非常伤心。如果是其他皇帝,必然会从儿子中在选择一位能力出众的继承大统,但朱元璋没有,而是直接朱标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并为其扫清障碍,由此可见对朱标的喜爱。

一个布衣天子,很多行为都跟其他皇帝不同,应该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但不得不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位皇帝。

明朝那个皇帝有趣,明武宗算是一个吧,这位应该算上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皇帝了。

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所以朱厚照从小就享受尽了精英式的教育和家庭关爱。尽管如此,史官们依然说他不务正业,那么他到底有多不务正业呢?

朱厚照年少聪明,两岁就被立为太子。但古时***贵族是不可以私自出宫的,朱厚照偏偏不信邪,没事就喜欢往宫外跑,然后被大臣们堵回去。等他当了皇帝以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他喜欢佛教,就命名自己为大庆法王,还叫人制作法王专用玉玺,结果和尚们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位法王了。喜欢军事,又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后来还御驾亲征,到前线指挥战况。

另外,朱厚照还培养了八个亲信在身边,相互间称兄道弟,人称“八虎”,八虎就是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他们虽然在历史上没啥好名声,却造就了朱厚照喜欢去探索未知的性格。

朱厚照小时候,他们就拿出一些机巧的小玩意和朱厚照一起玩,后来还建立了“豹房”,陪着皇帝寻欢作乐,把皇宫打造的和集市一样。

另外朱厚照知道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索性就将政务全部都交给别人管,比如内阁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还有“大明一哥”[_a***_],这些人为官正直又有才干,朱厚照一点都没看错他们。可惜到了史官眼里,皇帝不管政务全甩手给大臣,这就是不务正业。

大臣干了皇帝的事,那皇帝干什么呢?当然是打仗。当时绰号“小王子”的达延汗,统一了蒙古,就以为自己是成吉思汗一样的人物,屡屡进犯大明边疆。

朱厚照看不下去了,于是做了历史上第一个***出宫的皇帝,连夜赶到前线御驾亲征。按《武宗实录》的说法,应州大捷,明军仅伤亡52人,战后达延汗病逝,蒙古三十年不敢来犯。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朱厚照终于有机会再次御驾亲征了。在此之前,大臣已经劝谏了无数次,可他就是不听,为图耳根清净,直接下旨禁言,不准再反对他御驾亲征的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趣的明朝历史课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