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之乱和唐朝的灭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之乱和唐朝的灭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史之乱和太平天国谁更可怕?
当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一个伟大辉煌的古代集权王朝变得千疮百孔,无数城乡因战乱皆为焦土,无数平民流离失所死于非命,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元气大伤,再也没能再现天可汗时代的“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
而太平天国最失败的,是没把满清这个野蛮落后还狂妄自大的卑鄙政权挫骨扬灰!
被自己儿子杀死的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是大唐分崩离析的原因吗?
***分崩离析的原因为:1.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引爆的安史之乱,是一场严重的社会***,这场***几乎摧毁了******,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后的唐朝则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2.藩镇割据:由于藩镇自雄,中央***变得虚弱无力,几次企图削弱藩镇的努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国家再没有能力与藩镇较量;3.宦官秉政:在宦官与官僚士大夫的斗争中,极大地消耗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力量,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4.门阀党争:封建士大夫之间的党争,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顽症、痼疾。唐朝也存在着朋党之争,唐后期党争成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对其衰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不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还传了十多代皇帝,延续了上百年,所以谈不上分崩离析。那么安史之乱是如何被平定,又让唐朝“离”到什么程度呢?
安禄山能发动叛乱,靠的是范阳、卢龙、河东三镇的力量,三镇除了当地汉兵外,还大量招录游牧民族士兵,实力强劲,一开始也确实所向无敌。但是随着朔方、河西、北庭等节度使的兵力的回援,安禄山、史思明的处境也不太妙,比如掌握陌刀队的李嗣业知名度就比较高,朔方的仆固怀恩那也是鼎鼎大等,朝廷也请回纥兵为外援,所以能打败安史叛军。有兴趣可以查查香积寺之战。
唐朝军队最终在洛阳附近击败了史朝义的主力部队,叛军树倒猢猻散,田承嗣、李怀仙等先后投降,安史之乱算是平定了。可是投降也要讲条件的?***的皇帝不想再打仗了,只想过几天太平日子,所以对田、李等投降几乎没提条件,反而是给他们升官加爵,让他们成为合法的军阀。著名的河北三镇:范阳、成德、魏博也就此诞生,他们割据时间非常长,除了这三镇,山南东道节度使、淮西节度使等也相继叛乱,一度发生“四王事件”,即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自立为王。
对唐朝来说,当时最繁华富足的地方收不到税,招不来兵,又要防备吐蕃、回纥等的入侵,日子确实挺艰难,好在当朔方、北庭等西北边兵留下来的老底子还顶用,还能活下来。
当然,也应该认识到藩镇与中央朝廷的共生关系。藩镇名义上支持中央,可以获得合法身份,而朝廷也需要藩镇参与平叛,所以还是有一定共生关系的,大部分藩镇还是不希望唐皇帝倒台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也有中兴,比如唐武宗重用李德裕、唐宪宗重用李愬,打掉了部分叛乱的藩镇,挫败了吐蕃对***的骚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兴趣的可以查查李愬雪夜入蔡州等故事。但是也必须明白,这时候唐朝军队最大的问题是骄兵悍将,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兵大多是募兵,当兵吃粮,一遇到打仗,首先想到的是待遇问题,一旦待遇不好,就极易发生哗变。而能在群兵中产生引导效应的就是牙兵,牙兵可以理解为节度使的亲兵卫队,他们不仅能保卫节度使的安全,也能杀掉节度使,并推举新的节度使,这样的戏码在安史之乱后不断上演,演变到最后的高阶形式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这才是安史之乱之后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直到宋朝才被解决,不过悲剧的是宋朝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安史之乱爆发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唐朝的制度出现了问题,其中对于藩镇管理体制更加是放纵,最终形成了骑兵谋反的局面出现,所以说藩镇史似乎就是分裂割据的历史,其中伟大的唐帝国被藩镇的逐步侵蚀,并且走向了崩溃。所以唐朝经过安史之乱之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方节度使的控制力进行削弱和夺取,使得中央***管理得以不断的扩大,这也是唐朝能够延续15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这也沉重的影响了唐朝的繁荣程度,从此进入“晚唐”时期。总而言之安史之乱加速唐朝的分裂,这也是唐朝分裂的原因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之乱和唐朝的灭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之乱和唐朝的灭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