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明朝定都北京的优缺点

kodinid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定都北京历史影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为何迁都北京离蒙古这么近?
  2. 朱棣定都北京对明朝是好是坏?请尽可能全面具体说明?
  3. 明成祖迁都北京,对明朝来讲是属于战略优势还是战略错误?

明朝为何迁都北京离蒙古这么近?

首先,明朝定都北京是在燕王朱棣称帝以后的事情,朱棣的主要势力都在北京附近,而朱元璋时代的首都南京则存在大量反朱棣,如果朱棣仍然把首都建在南京,则很有可能陷入反对派的包围之中。

其次,明朝建立初年,蒙古仍然是重要的威胁力量,把首都建在靠近蒙古的北京,可以方便调集军队与物资,持续性的与蒙古作战。

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明朝定都北京的优缺点-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就是明朝初年京杭大运河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中央***可以将南方的大量物资通过运河运到北京地区,供应大量的非生产性人口使用。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朱棣把都城迁到了北京。迁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朱棣在发动政变之前就是燕王,驻地在北京,势力范围也在北京。

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明朝定都北京的优缺点-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当时北方边患比较严重,受鞑靼和瓦剌的威胁,朱棣实行所谓“天子戍边”的政策,迁都北京,也表现其守卫边疆的决心。

  3、南京偏于江南一带,不利于控制北方局势。自秦开始,中国历朝的首都大都建在北方。

  4、明朝国力强盛,四方来朝,需要一座繁华的宫殿来彰显中华威仪,所以才迁都北京紫禁城

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明朝定都北京的优缺点-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棣定都北京对明朝是好是坏?请尽可能全面具体说明?

俺是老簋,俺来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迁都北京对于夺权成功的朱棣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对于刚刚完成靖难的明成祖朱棣,虽然朱老四赶跑了自己的小侄子如愿称帝,但是北有漠北蒙古政权的骚扰,同时其他藩王蠢蠢欲动,朱老四在南方的群众基础也很差。

要想彻底平定漠北蒙古,同时完全获得中央集权,迁都回北京,无疑是朱棣的首选。

事实证明迁都以后,朱棣拜将蓝玉彻底平定蒙古***的威胁,又将永乐一朝的实力推向明朝的统治巅峰。

再说迁都北京对后世的影响,北京城接近于明朝边境,没有了朱棣这样的牛人当皇帝,明朝多次发生被外族轻易进入京城之下(长城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于为了保卫京城而花费巨额军费的辽东战场,国家没钱直接压倒了整个大明王朝

就算对于满人建立的清***,虽然北方边境都成自己家了,但是由于北京又临近入海口(天津卫),有了坚船利炮的洋人也是轻而易举就攻占了北京城。

对明朝来说是好事

第一,稳定***。朱棣的***需要稳定,朱棣就是从北平起兵的,北平才是他的大本营。在南京不利于他的统治,这个理由比较自私,但是如果皇帝***不稳,对明朝来说会产生***。

第二,地理位置问题。从整个明朝疆域来看,即使不去北京,在南京也是不适合统治全国的。地理位置不行,偏离全国中心,不利于掌控全局。所以迁都是一定的,只是去哪的问题。

第三,明朝北方需要防御。南方基本没啥大问题,主要问题在北方。好蒙古一直在打仗。在北京可以快速处理前线问题。而且不会偏安一隅,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四,人文环境。南京是多朝古都,但是之前没有一个朝代统一了天下。都是半壁江山。南京环境好,容易让人失去斗志。

第五,南京作为副都使用,有退路。因为南方比较太平,一般不会出什么事。定都北京,北面出事了还能去南京。南京也有完善的六部,啥都有。如果南京都出事了,还能去哪?北上去北京吗?不可能的。所以,迁都后就有了后路,怎么说都是有利的。

当然是好事,那里本是朱棣的驻地,靖难之役成功以后,北平便没有了防御力量,这里也成为外族入侵的突破点,迁都北平以后,这个漏斗就堵住了,对整个国家的防御体系而言至关重要。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大一统王朝里,明王朝是第一个将北京定为国都汉人王朝。而明成祖朱棣为何放弃大明原有的都城南京迁都北京,而迁都北京对于整个明王朝到底利弊如何?

首先我们简单讲讲朱棣的目的,这个相对来说比较明确,第一点就是防范蒙古,虽然蒙元势力已经基本退出关外,但是蒙古在草原的势力其实还是非常强大的,只不过蒙古各个部落内讧严重,没办法重新整合统一对抗明王朝,只能被明王朝逐个击破,迁都北京可以方便大明进攻蒙古各部。

另一点,朱棣因为篡了侄儿朱允炆的位,占据了南京,而朱允炆因为仁德的名声,南京当地百姓以及不少文武大臣都是十分拥护朱允炆的,对朱棣也是十分不满和气愤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朱棣肯定寝食难安,所以对于朱棣自己来说,迁都北京回到自己的大本营更可以让自己心安。

围绕着上述的一些内容,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明成祖迁都北京对于明王朝的利弊。

首先是有利的一面,正如朱棣原本设想的以北京为大本营不断进攻和打击蒙古残部,这一点直到明亡也一直在实施,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朱棣五征漠北,设置九边重镇,修长城,这些措施以北京为起点直接锁死了蒙古南进的道路,而且由于草原缺少盐铁、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在中原封锁之下,蒙古各部差点没熬过去。

另外一方面,从唐末五代十国直到元时期,燕云十六州一直都是处于异族的控制之下,此地虽然有很多***,但对中原王朝乃至中原文化持有不屑甚至敌视的态度,这样的情况下明王朝虽然重新控制了已经失去了数百年的燕云,但此地的磨合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朱棣迁都北京时,还从南方带来了不少富户以及相应的许多百姓,对于促进南北的文化交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巩固了燕云之地的控制力,将燕云之地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诸位可别小看这个文化上的影响力,她对后世乃至现今的影响都是无处不在的,也使得中华民族一直处于一个团结而非分裂的态势。

说了些有利的一面,下面我们来探讨迁都北京的弊端,这其中的一点想来许多人也都知道,便是迁都北京之后,庞大的物资需要从南方富庶之地供给,这其中对整个帝国的后勤压力是非常庞大的,更有人说迁都北京是以一国之血供给北京。这一点确实如此,在迁都初期确实对国家的后勤造成了十分大的压力,不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休养生息,以及漕运的发展,这个压力也变得比较小了。

所以在后勤方面的弊端,以我浅见薄识,相对于迁都的优点,可以接近忽略。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在埋了个祸根,便是在朱棣迁都北京之时,南京作为陪都,还保留了一整套的文官体系,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家中枢对于南方的控制力大大削弱了,南方士绅、商户不断蚕食大明根基,更有甚者勾结海盗对抗禁海令,最终导致了倭寇之乱。如此,便是迁都北京对于大明王朝最大的弊端,虽然如此,但迁都北京之利还是要大于弊的。

明成祖迁都北京,对明朝来讲是属于战略优势还是战略错误?

对于朱棣本人来说,是战略优势,对明朝来说,应该是战略错误!

因为对于朱棣本人来说,北京市他的封地,说白了就是他的底盘,而南京不是,他的皇位本来就是抢了侄儿的。迁都到自己的封地,有助于自己更快的掌控朝廷,掌控天下。而朱棣本人又是一个军事天才,迁都北京,对于他实行军事战略有重大优势。所以说,迁都对朱棣本人来说是战略优势。

而对明朝来说,纵观明朝的各个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皇帝真是没一个靠谱的。把这些皇帝安排在北京,确实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之后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土木堡之变,简直是耻辱。所以对于明朝来说,这并不是战略优势,简直就是战略错误。可能朱棣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子牛逼,自己牛逼,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是渣渣吧

迁都北京对于明朝来说是政治优势,但绝非是战略劣势!

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击败建文帝朱允炆,同年在南京称帝,南京皇城好好的,为什么要迁都南京,那是因为在明朝建立后30多年里,朱棣一直都在北京任职,其势力范围在北方,并且支持的朱棣的臣工士族也都在北京,而南京呢,是明朝旧贵族的势力范围,朱棣在南京执政步履艰辛,杀了方孝孺一帮文人900余人,才勉强坐稳的皇位,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了统治并运作这个帝国。

而我们都知道,中国除元清以外的古代王朝,其最大的威胁就在北方,北京濒临中原的边境,长期处于少数民族的实力范围以为,可以说对于古代来说地理位置并不太好,朱棣时期,明帝国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甚至多次亲征蒙古,打了北方少数民族望风而降,但帝国不可能一直强盛,自朱棣之后,明帝国国力急转而下,尤其是明英宗战败被俘后,明帝国就一直处在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袭扰之下,国家统治中心一点战略纵深没有,多次面临危机。

所以说,迁都北京对于明朝朱棣一脉来说是政治优势,但对于明朝来说绝非是战略劣势!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从长期看我认为战略优势好一点,我们先来看迁都北京的原因:

第一,北京是朱棣的封地,是他起兵夺权的的根据地,也是所谓的龙兴之地,統治基础深厚,反对势力少,各种设施比较完善。北京的战略位置突出,是连接东北与关内的交通要道,在北京附近屯集重兵,既可以防止蒙古(北元)势力南下偷袭,又可以亲自掌握住军权。

第二,迁都北京可以远离南方的政治势力,进一步削弱南方士大夫的政治影响力。因为朱棣的皇位是通过武力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过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南京有许多反对他的势力,他也***取了非常残酷的镇压手段;在南方人眼里朱棣就是一个暴君。

第三,自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北京附近已有近500年不在汉族朝廷中央***控制之下了,而宋靖康之变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統治了。所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让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成为明朝的核心統治地区,这个时候是汉族***对华北控制的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四,当时北京地区土壤肥沃,河流纵横,是农耕的合适地点,粮食产量高,供给足,适合军队的大规模驻扎,也适合居民长期的繁衍生息。另外明朝时期京杭大运河已经实现了较为成熟的运转,南北交通已经非常顺利,江南的大量物资可以很方便快捷的运往北京。

明王朝在生存了两百多年之后,在[_a***_]皇帝坐上皇位之后,当年,明成祖朱棣选取北京作为都城的这些个依据,与之前相比,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攻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朱家子孙经过两百年的养尊处优,已经不再有当初那个可以在马背上驰骋疆场的气魄,没有了气吞山河,征杀四方的魄力。这个时候的北京城,经过两百多年的修建,不管是防御能力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都已经非常完善了,人口也已经近百万了。

此时的北京城不管是作为防御外族南下的堡垒,或是作为前进征途的根据地,依北京城当时的军事势力,都是非常雄厚且绰绰有余的;事实证明,清军后来两次南下进关都没有攻下北京城,因此说迁都北京从长期战略上是正确的。

战略失误的一点就是天子守国门,容易被围困灭国。如果不迁都,在南京的话,明王朝做为大一統王朝,不一定会有276年的国祚,很可能像宋朝一样很容易就丢掉半个江山,成为偏安一隅的割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定都北京的历史影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北京 迁都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