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文化的历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唐朝文化的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背景势力?
唐朝李渊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唐朝青瓷产生原因及历史背景?
五代时期白瓷的生产以北方为主。北方的邢窑白瓷南方的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人们通常有“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唐代烧造的白瓷,如银似雪,胎釉白净,这是白瓷真正成熟的标志。当时北方的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唐朝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唐朝中央***将全国分为十余道,按道派使监察地方,完善地方治理体系,保障政令有效落实。
道最早在汉代已出现,“县有蛮夷曰道”。但是,作为国家施政区域的道,则源自北魏。
北魏的道是从事监察、组织屯田、慰问地方等工作的大使与征讨都督的活动范围。
东魏北齐出现了军政合一的政区“行台道”。唐朝继承了北朝道制,并有所损益。
唐代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起于睿宗、玄宗之际,以景云元年(710)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十五道,置按察、***访使,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变革道的运行机制为标志;到代宗、德宗之际告一段落,以乾元元年(758)改置观察使,大历十二年至建中三年(777—782)制定观察使及僚佐俸禄,道的建制纳入正式的官僚体制为标志,前后持续近70余年,可以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改革。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制的体制转变。
这场改革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发展变化等多方面的背景和原因。直接的制度背景和动因是:唐朝建立到睿宗、玄宗时,国家和社会已经在和平环境中发展了近百年之久。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和律令制度建立,350余州府和1500余县组成的地方州、县两级制行政秩序形成并正常运转。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取什么方式来管理地方的州县,保证中央政令在全国的统一贯彻执行。开始于睿宗、玄宗时期的道制改革,可以说主要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办法的探索进行的。
唐代公文改革的背景?
唐朝时期,文体改革的浪潮开始涌进骈文的阵地,但制语公文,仍未能摆脱骈文家的积习。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元稹由膳部员外郎擢任祠部郎中、知制诰,自此迈开了公文改革的步伐。
如何简要分析唐朝文化空前繁盛的原因?
唐朝堪称古代中国文化中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政治稳定 国家一统
西晋短暂统一后,中国随即迎来长达三百年的南北对峙的分裂。而从公元618年至765年,唐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并出现“贞观之治”和“***盛世”两个太平盛世。
东汉以来形成的世家大族与门阀制度,在南北朝达到鼎盛,贵族垄断政治,阶层固化,阻绝平民的出路,造成社会万马齐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文化的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文化的历史背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