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扬州历史名人唐朝名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扬州历史名人唐朝名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扬州地域范围?
唐代地域范围按《初学记·卷八》所描述,扬州包括岭南道全境、淮南道部分、江南道部分。
据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唐朝扬州排在七八名,成都在扬州后,有“扬一益二"的褒称,成都之比扬州,比的什么?
即使有“扬一益二”的提法,在那个时候也是指的整个州物产丰富,人民比较富足。并不是是指的扬州城第一,益州城第二。相信有点文化的人都可以理解。何况这句话即使有也并不出名,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只有成都人天天拿出来吹,真没见过第一的扬州有几个人拿出来吹。
感觉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怪怪的。成都和扬州比,前提是唐代的那个背景。真正要说比,那也是从***的需求出发,在小农经济时代,首先要解决全国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前提是交通。扬州和成都都处在黄河和长江的沿线,由此交通便利,水运发达,都城紧缺的粮食被大量征集运输,便利了商贾,最后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所以,由政治需要带动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当时“扬一益二”的状况。
据相关资料查询可以知道,"扬一益二"是一个术语。指的是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龟城成都根本就不算是长江流域城市。由此可见,龟城不属于长江上的商业城市,何来”益二”之称?龟城就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是碰瓷。
龟城成都人不是说,龟城成都在唐朝很有名气吗?为什么不叫"扬一成二"或"扬一蜀二"或"扬一龟二"呢?那时的益州在长江上的商业城市不止一个,但不包含龟城成都。那时龟城只是益州治所,并不能代表整个益州。就好比现在的成都不能代表四川省一样。此”益二”非龟城也。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到底是今天的扬州市还是南京市?
作者这个提问让人啼笑皆非,叫我怎么回答呢?那我也就弄个啼笑皆非的回答吧。
明确告诉你,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扬州就是南京,南京又称金陵,此诗标题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金陵”》,那必须是南京。
我还要告诉提问者,诗中故人指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那么送故人孟浩然到南京干嘛?孟浩然和我一样,是馋鬼,对南京的盐水鸭垂涎欲滴,垂涎三尺,吃不上金陵盐水鸭就垂头丧气,最终垂死挣扎……
故,烟花三月,送孟浩然到金陵,就是送他去吃桂花鸭的。
提问者,还有什么弄不明白的?私信我解答你。你无聊提问,我无聊回答。
《金陵古今图考》中记载,隋唐人所说的扬州往往指代建邺西州城,而西州城最繁华的地方就在朝天宫西街这一块地方。李白诗句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实指南京,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指南京朝天宫西街这一块地方。
根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除京师长安和京畿七郡外,分天下为十三区,置刺史,“扬州”是十三区之一,全称扬州刺史部。当时的扬州范围非常大,包括今天的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苏长江以南部分,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全部,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晋代定都建康(今南京),既是全国首都,也是扬州的治所,并持续了整个南朝。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军攻克陈朝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改陈朝的扬州为蒋州,又将本朝原来的吴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改为扬州。从那时起,今天的扬州市才享有了“扬州”的专名。算起来,扬州作为南京名称的时间,长达400多年。
而李白是唐中期诗人,当时扬州治所,已经从南京迁往了江都。唐代的南京称号众多,有“白下”、“上元”、“江宁”、“升州”等。因此,“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肯定不是指现在的扬州城区,应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江南地区,其中也就包括南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扬州历史名人唐朝名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扬州历史名人唐朝名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