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现象_隋朝的史实

kodinid 50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隋朝历史现象,以及隋朝的史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隋朝的统一指的是什么?

1、隋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都城。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开通大运河 概况: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贯彻南北的大运河

2、隋朝的统一: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历史现象_隋朝的史实-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打击了魏晋以来南方士族势力,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4、结束了古代中国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之下。隋灭陈的作战,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30多年的陈国一举灭亡,接收陈国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

隋朝“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历史现象

十羊九牧,出自《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意思是: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隋朝历史现象_隋朝的史实-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段材料,表达了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现象。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

【注音】shí yáng jiǔ mù 【典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书·杨尚希传》【解释】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隋朝历史现象_隋朝的史实-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羊九牧的意思是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出处: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选自:《隋书·杨尚希传》。成语用法:作定语、补语,指多头领导。

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包括

隋唐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北方经济实力雄厚。隋文帝励精图治 南朝统治者***萎靡 民族融合,南北文化交流频繁。隋文帝扩充兵力,军事实力雄厚。

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人民渴望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使国力迅速上升,把灭陈统一作为首要任务。南朝陈国力弱小,政治***,阶级矛盾尖锐。

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如下:魏晋南北朝时突出的政治现象是士族地主把持***,其势力到南朝末年已经衰落,自然有利于南北统一。

东晋以后,汉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东晋以后,少数民族进入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建立***,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几百年的国家分裂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A、B、C、D,都是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原因: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2长期分裂割据,人们渴望统一 3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5隋朝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经过:589年隋文帝派兵沿长江八路出击。

隋朝历史现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隋朝的史实、隋朝历史现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隋朝 统一 十羊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