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始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始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宋中间隔了多少年?
唐,618~907年;宋,960~1279年。以宋兴之年减去唐亡之年,960-907=53年。
回答完毕。
五代十国和五胡乱华一样,是乱世。自西晋八王之乱始,到隋统一全国止,持续300多年。而五代十国,显然时间短多了。
这53年之中发生的大事,“五代十国”四字已可晓其梗概。五代者,中原五个朝代相继建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者,大的割据政权数十: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及北汉。
朱温在黄巢起义中洗白并成为霸主,后篡唐,建国后梁。后梁灭于李存勖,李氏得蒙唐朝赐姓,标榜重建大唐,史称后唐。石敬塘引契丹灭后唐,称儿皇帝,建后晋。契丹灭后晋,刘知远在太原建后汉。郭威灭后汉建后周。经五代第一明君柴荣的经营,隐隐有一统天下之气象,然天不***年,早逝,最后陈桥驿一场兵变,赵大龙骧虎视上位。
十国,王建建前蜀,灭于后唐。孟知祥建后蜀,灭于北宋。杨行密建南吴,灭于南唐。李昇建南唐,灭于北宋。钱璆建吴越,纳土归于北宋。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至其子称帝,灭于南唐。马殷建南楚,灭于南唐。唐末刘谦任封州刺史,其子刘隐受后梁封为大彭郡王,弟刘䶮称帝,灭于北宋。高季兴建南平,纳土归降于北宋。北汉,源于后汉,郭威篡汉,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建北汉,灭于宋太宗。
以上国兴国灭,人生人死,无一不是大事。每一国、每一姓之兴亡荣辱,延伸写之,皆能惊天动地。
我生活当中,经常把“唐宋元明清”连在一起来说,所以很多对于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就会以为唐朝结束之后,直接就是宋朝了。
其实不然。
唐和宋之间,还夹杂着一个堪比南北朝时期的,大混乱、大割据时代。
五代十国。
唐朝与宋朝之间,总共间隔了五十三年。
在这五十三年间,中原共崛起了梁、唐、晋、汉、周五个大国,被称为五代。
和这五代共同存在的,还有十个割据势力,被称为十国。
如果说这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唐宋之间隔了一个五代十国史,五代十国史是一个君臣相爱相杀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时间是53年: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具体时间表和大事记如下: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朱李石刘郭。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①后梁:公元907年唐哀帝李柷禅位,原黄巢起义军首领-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称帝后改为朱晃)登基称帝,定都开封,建国号为梁。
释义:朱晃的名号写这么长,是为了让大家认清他是一个投机倒把之人。
起先参加黄巢起义军加入灭唐的序列,之后黄巢起义军败落又投入唐朝的怀抱,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可惜一片心意喂了狗),最后羽翼丰满便篡唐自立,并改名朱晃(日光晃,怕遭报应吗)。
自朱晃榜样作用开始,五代十国频繁出现君杀臣、臣弑君的恶性循环,朱晃死后其子孙自相残杀,之后被后唐一举屠戮殆尽,可谓因果报应也!
主要大事记:黄河边唐朝文武官员被***一空史称白马之祸,上源驿之变后梁后唐成生死对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
②后唐: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庄宗。两年后派大将郭崇韬攻灭前蜀(十国之一),后唐国力达到顶峰,同时也是五代之中疆土最大的国家。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稍具历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唐宋中间隔了几十年,但民间历来有唐宋元明清之说,让许多人误以为唐宋两朝是紧挨在一起的。其实唐王朝于公元907年灭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唐宋之间隔了整整53年,这53年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特别是黄巢起义后,唐王朝更是摇摇欲坠。黄巢手下大将朱温后来投靠了朝廷,担任了宣武军节度使,逐渐尾大不掉,在今天河南一带割据一方。907年,朱温从唐王朝手中取得***,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从朱温开始,很短时间就更换一个***,当时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五个***,历史上将其合称为五代。
在中原以外的其他地区,当时还存在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割据***,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史学界称其为十国。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十国中一些***尚存,后来相继被宋消灭。十国中国力最强的是江南的南唐,***5年为北宋所灭,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词人李煜,他的那首《虞美人》可谓是家喻户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十国是个乱世,军头并立,武夫争权,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些小国的来龙去脉,下面列个简单的表格,好让大家一目了然:
为什么唐朝诗词发展到了顶峰?
唐朝的几任君主都极为热爱诗词,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为了让李白写出好的诗文,甚至让高力士为李白穿靴子,让杨贵妃为李白研墨,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词为主要科目,大量的人才为了做官不断研习诗文,唐朝出现了李白,杜甫,岑参等诗文大家,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文人开始了诗文创作,唐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没有战争,社会安定,文人有好的创作条件,贞观之治造就了贞观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开元盛世。武则天时期又被称为“政启***,治宏贞观”,民殷国富,文人创作***大,素材多。
因为唐朝有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经历了“贞观之治”“***盛世”的兴盛时期;又由盛而衰经历了“安史之乱”。尤其是唐朝的中前期,国家兴盛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清明上河图》就充分体现了唐朝民生经济的勃勃生机。国家的稳定,就带来了物质文化的兴盛,诗歌也就随之与时俱进;讴歌时代颂美江山就成为时代潮流。在此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名诗佳作应运而生;先后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众多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就像一幅幅历史的画卷,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史,进而把唐朝诗词推向高峰。李白的浪漫诗篇,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极高才艺,充满意象、吞吐山河、包孕日月、气魄宏伟,“大鹏”“巨鱼”,“大江”“大海”“雪山”,构成了广阔雄奇的景象,豪迈奔放、潇洒飘逸,变幻莫测、神奇溢彩,让人遐想万千。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圣杜甫人称史诗,他不仅诗意精湛,而且人格高尚。尤其是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始末,他写出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如“三吏”“三别”《春望》《北征》等名诗,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他心系苍生,把民间疾苦***,贯穿于笔底波澜,他的诗篇是最有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另外还有诗王白居易、诗鬼李贺、及李商隐、刘禹锡、王维、杜牧、孟浩然等等诗人,他们都有[_a***_]的代表作,这里就不一一叙说。
唐朝的诗词之所以说发展到顶峰,是历史使然;是因为历史上唐诗是最兴旺的时期,著名诗人最多,经典诗篇最多,至今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历史的瑰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是人们发自内心对唐诗的喜爱;所以说纵观历史诗词发展的顶峰当属唐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始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始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