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的原因

kodinid 5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评价隋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台湾最早是哪个朝代发现的?
  2. 台湾被改名前叫什么?
  3. 隋朝能够重新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是?
  4. 隋朝怎样进一步密切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算历史贡献吗?

台湾最早是哪个朝代发现的?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

一般公认的有文字记载台湾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元230年,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对台湾最早的记述。三国东吴孙权派兵到夷洲。日学者伊能嘉矩在《台湾文化志》中,推断其所描绘的夷州就是现今的台湾。

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的原因-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唐时期(西元589年—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宋元时期(西元960年—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西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明两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台湾被改名前叫什么?

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瀛”;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

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的原因-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台湾”一名源于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开发台湾的福建省移民依闽南语将此名译写为“大员”“台员”“大湾”等,后定名为“台湾”


台湾被改名前叫做“Formosa”(福爾摩沙)。
因为在明朝初期,台湾岛屿上多生长蕈草,古籍《倭人伝》(日本沿海地方的历史文献)中把“福爾摩沙”称为“蕈島”,也就是“蘑菇岛”的意思。
在荷兰人***后,就把这个名字翻译成荷兰语的“Voorhout”,后来又被翻译成“Formosa”。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地理位置重要、***丰富的宝岛,多种族聚居,随着历史的演变,常常改变名字,但“Formosa”作为旧名之一,为其留下了一个浪漫气息的印记。

隋朝能够重新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是?

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的原因-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3、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统一战争的准备

4、陈朝的群臣生活腐化,政治***,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5、人民厌倦四分五裂多战乱的现状,盼望结束战乱分裂.

隋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打击了魏晋以来南方士族势力,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条件的,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隋朝怎样进一步密切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算历史贡献吗?

中国人民在很早之前,就发现我国东南部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岛。这个岛屿,在汉代叫“东靓”,三国时代叫“夷州”,隋唐时代叫“流求”,明代以后叫台湾。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宝岛台湾。

我国的少数民族高山族人,很早就住在台湾。他们的文化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台湾的新石器遗址中,都曾经发现过彩色陶器,纹饰同福建地区的相似。台湾的几何形印纹硬陶,也与福建地区的文化面貌完全相同。

西汉时,台湾属于会稽郡,《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记载有从台湾来的人同大陆通商往来的事。

《汉书·地理志》说:“会稽海外,有东纵人,分为二十余国。”

《后汉书·东夷传》说:夷州“有数万家,时至会稽市。”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在后汉时代,已经有人从海外岛屿来到浙东会稽进行贸易了。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记载说:黄龙二年(230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兵万人,航行到夷州,而且还带回数千人。这说明大陆和台湾在那时已开始大规模的接触。

到了隋代,台湾和大陆的接触往来更密切了。隋炀帝据何蛮的报告,于607年(大业三年)派羽骑尉朱宽和海师何蛮到流求“求访异俗”,因为语言不通,只带了一个流求人回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湾人评价隋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台湾 隋朝 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