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的历史,明朝太监的历史故事

kodinid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太监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太监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姓王的太监?
  2. 历史上,有哪些姓秦的太监?

历史上姓王的太监?

王振、王承恩、王安、王体乾、王相尧等。

1、王振

明朝太监的历史,明朝太监的历史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振(?—1449年),明朝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英宗时太监,专权八年,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明英宗被掳走,给国家带来了动荡和不安。

本是一介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中了举人。王振认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太难了些,于是便自阉入宫。

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

明朝太监的历史,明朝太监的历史故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

2、王承恩

明朝太监的历史,明朝太监的历史故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承恩(1612年—1644年4月25日),明末宦官,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

3、王安

王承恩(?-1644年4月25日)明末宦官,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白岸口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秉笔太监,是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

于明万历年间进宫,担任信王府的掌管太监,即自朱由检(后来的明思宗)一出生开始就照顾着他。在崇祯年间担任司礼监太监(是明代时太监的最高职位),北京被围时以他提督北京兵马。南明弘光帝闻之,赐谥“忠愍”。王承恩后为清朝皇帝所称颂,顺治帝题碑“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康熙帝也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王承恩历来因忠君节烈而被后人称颂。但也有人评论此人不阴不阳、忠奸难辨;既护崇祯即位,又带陈圆圆进宫,打击周延儒。他一生虽忠于崇祯皇帝,但也心狠手辣,坏事做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王承恩随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

历史上,有哪些姓秦的太监?

历史上姓秦的太监大多出之清朝,主要是借鉴了秦朝和明朝的教训,其中还有故事

有一天,乾隆在乾清宫的西暖阁里看书,偶然抬头,从窗户里看到,西廊之下,有一个太监与三位大臣相遇,竟然没有侍立一边让路,于是乾隆大怒。因为在太监的行为准则上明确写着:“太监等见诸王大臣进内,必须起立,行走必须让路。”

乾隆立即唤来总管太监,纠察那位太监的失仪之处,严厉处罚,并且告诫,要随时查处太监的不轨行为,如再发生类似情况,则将总管太监一同治罪!

乾隆认为太监阴狠歹毒,为人君者必须时刻提防。于是他下令,几是跟朝廷官员在职务上有交接的太监,统统都得改姓,姓氏只有三个,姓秦、姓赵、姓高,汇总起来就是秦赵高。乾隆的用意很明白,用这三个姓就是随时提醒自己,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秦始皇时指鹿为马的权宦赵高。

清朝也是有意思的很,居然在太监身上狠下功夫,太监是防住了,帝国主义列强却让中国人民受了那么多年的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太监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太监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太监 承恩 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