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名字

kodinid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简介帝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简介帝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一共有几代帝王?
  2. 为什么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唐朝一共有几代帝王?

包括武则天共二十一帝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名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唐高宗李治(628~683)

武则天(624年-705年)

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名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

废帝李重茂(695年—?)

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唐朝历史简介帝王名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玄宗隆基(685年~762年)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

为什么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

称为帝的,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隋炀帝等,是谥号。而称为祖或宗的,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唐中宗、唐德宗、宋太祖、宋太宗、明太祖、明神宗等,是庙号。还有一种是年号,比如贞观开元洪武等。

那为什么隋炀帝之前皇帝多称“帝”,之后的皇帝多称“宗”呢?

因为称“帝”的,比如汉文帝、隋炀帝这是谥号。谥号在古代不仅皇帝可以拥有,其他的比如皇后、诸侯大臣等一些社会地位颇高的人都可以拥有。谥号是在他们去世后,朝廷对他们生前的功过是非进行评定,所给予的称号。也就是对他们生前进行盖棺定论,朝廷给予的称号。

谥号在秦朝以前已经有了,谥号的字数长短不定,有的一两个字,有的多达一二十个字。

在唐朝之前,谥号的评定使用非常严谨,特别是汉朝。本来在秦始皇时,因为他觉得谥号是臣议君、子议父,认为如此不妥,于是就不用谥号,而刘邦建立汉朝后,又开始使用谥号。那时谥号的使用非常严谨。

比如皇帝,是根据他生前的功过是非所评定的,该是褒谥就是褒谥,该是平谥就是平谥,该是贬谥就是贬谥。那时是通过谥号就可以看出他的功过是非和能力。

比如谥号中的文武明宣等,以汉朝为例,如汉文帝、汉武帝、汉明帝、汉宣帝,这些都褒谥美谥。

而谥号中的惠谥,就是平谥。意思就是没有大功也没有大过,是平庸的。而贬谥比如厉、灵、炀则是贬谥。

谥号的使用也是有规定的使用原则的,比如文谥意思就是有才能、道德博厚的品德。炀谥意思是好内远礼。厉谥是暴曼无亲、杀戮无辜。

但是到了隋朝之后,因为谥号是后来的新君对之前的皇帝进行评定,多数情况下都是子继父位,所以就对之前的皇帝所评定的谥号都是美谥褒谥,谥号出现了乱用滥用,如此就不能通过谥号看出其本人生前的功过。

其实从来都没有人说称呼隋炀帝之前的皇帝要称“帝”,而唐太宗之后的皇帝要称“宗”。当然,事实上,今时今日,在中国多数人的确是习惯称呼隋炀帝之前的皇帝为“帝”,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晋惠帝,而习惯称呼唐太宗之后的皇帝为“宗”,如唐高宗、唐玄宗、宋太宗、宋仁宗、明仁宗、明武宗。明确的说以上之所以会这么称呼,主要是习惯性的,也就是不成文的叫法,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叫。而且汉文帝、汉景帝、隋炀帝等这些叫法也是缩略式的叫法,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汉孝文皇帝、汉孝景皇帝、隋炀皇帝(这个是唐朝给的,隋朝给的是隋明皇帝)。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今时今日,的确大多数人都是如以上这么叫的,就是唐之前,称皇帝多带“帝”,而唐之后称皇帝多带“宗”。

那为何会有这样的不成文的叫法呢?

在弄懂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弄清楚隋炀皇帝、唐太宗这两种叫法有何区别。简单地说隋炀皇帝的“炀皇帝”是谥号,而唐太宗的“太宗”却是庙号。

那什么是谥号?庙号又是什么呢?

首先是“谥号”。谥号简单的说就是后人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所给予的一种价值评定,《太平御览》载:“谥者行之迹也,累积平生所行事善恶而定其名也”,就是后人会用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字来表示对死者一生的总结性评价,如隋炀帝的“炀”,《谥法》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也就是说对于后人而言,隋炀帝就是一个薄情寡义、好大喜功的暴君。

古代皇帝一生之中其实是有很多称号的。总结来看,有庙号、谥号、年号、尊号如隋炀帝,其实是谥号,隋炀帝的谥号就是“炀”,因此才叫隋炀帝,比如隋文帝其实也是一个意思如唐太宗,太宗其实是庙号,而自唐代以后,称呼皇帝多半都用庙号了。中国历史上如果要追寻皇帝的一般叫法,也分为几个时期周以前,一般用干支发表示帝王称号,比如纣王就被称为帝辛。周朝才建立考谥法,也就是对去世的前人用一个字来概括他们的生平,尤其是用在帝王身上。比如周文王、周武王,这里的文、武都是谥号,谥号也并不一定用于帝王,而是一般后妃、臣子身上也用。请记住,庙号是汉代以后才有的,汉以前只有谥号,而秦始皇曾经短暂的废除过谥号,他认为后人评价祖先功绩的行为非常的不礼貌,因此废掉。汉代以后,庙号和谥号共用,但也有区别。每个帝王去世以后,都会有谥号,表示一个帝王的生命,但是庙号并不是谁都能有,比如贾谊在《过秦论》中层写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也就是说无论王朝帝王有多少个,一开始只能由七个人放在太庙中,这些人是有庙号的。但这七个人并不是固定的,一旦后世子孙认定,此人功绩盖过祖先,想要把他加入进去,那就会将最前面或者是稍微功绩小一些的人移出去,自汉以来,有庙号的也有不少,但是被移出去的也有不少。唐代以后,形成一种制度,那就是太庙仍然只放七个人,但大家谁都有庙号,但不一定牌位会放在太庙。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清代以后。所以能够看到其实在唐以前,帝王称呼习惯都用谥号,比如隋炀帝、隋文帝。另外刘邦汉高祖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应该叫做汉高帝,庙号太祖,如果算庙号的话,应该是汉太祖。之所以用谥号,是因为庙号每个人都不一定有,所以形成较谥号的习惯。唐以后,大家都有了庙号,也就无所谓了,如唐太宗、唐高宗都是按照庙号称呼的,而唐代帝王的谥号,就很复杂了,比如唐太宗谥号是文武圣皇帝,再比如唐高祖,庙号是高祖,而谥号是太武皇帝。后来慢慢的帝王谥号也越来越复杂。清代的时候,谥号多达20多个字,比如顺治皇帝,庙号世祖,谥号是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一口气可能都读不下来的那种。所以清代我们习惯称呼皇帝,都用年号,因为自明代以后,帝王更换年号的次数就不多了,清代皇帝年号每人只有一个,表示起来方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简介帝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简介帝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谥号 隋炀帝 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