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关于老人,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故事

kodinid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描述老人勇猛的诗句?
  2. 上古时期第一本以老人行为记录的书是哪本?
  3. 唐朝皇太后衣服描写?
  4. 狄仁杰未完成的匡复李唐事业,八十一岁的张柬之为何做到了?

描述老人勇猛的诗句


形容老人身体硬朗的诗句有:

唐朝历史关于老人,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唐朝历史关于老人,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故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释义: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二、渔父

唐朝历史关于老人,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故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上古时期一本以老人行为记录的书是哪本?

先秦时期的《礼记·王制》记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供给细粮;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诏令集》规定老人可安排护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宋代已出现“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各种养老机构……先秦时的“免费医疗”尤其“实惠”。

唐朝皇太后衣服描写?

满头木槿青丝掺杂华发尽数用点翠刻丝金累丝扁方绾起,几槐花银钗点缀,眉目依旧如画,一海棠步摇艳丽不可方物,当初风情依旧可见。

墨瞳流转韶光,面若璞玉,两腮绯红。

深紫色齐胸琵琶襟襦裙用银线勾勒出茶花纹,散发出威压逼人,腰间用一青色花素绫环住,楚腰不堪一折,弱柳般扶风。

仁杰未完成的匡复李唐事业,八十一岁的张柬之为何做到了?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恢复李唐江山,让李唐江山替代武周江山,狄仁杰所做的贡献都是功不可没的。

在这场“复辟”运动中,狄仁杰做了两件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促成武则天确立李显为接班人,二是推荐张柬之担任宰相

因为让武则天确立李显为接班人,事实上,不管后来有没有“神龙事变”发生,也就注定了武周江山将变成李唐江山。因为只要武则天一死,李显当了皇帝,李显肯定就会把江山变过来的。就算李显不变过来,朝中大臣也会促进他变过来。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李显没有理由反对大臣们的意见。

狄仁杰是聪明人,他肯定想得到这一点。如果他想保护武周江山,绝对不会劝武则天立李显为继承人。而他劝武则天这么做,很明显,就是想恢复李唐江山。

(狄仁杰画像

再看第二件事。狄仁杰至少两次推荐张柬之当宰相,这件事也是十分蹊跷的。固然张柬之算是一个能干的人。但要说他有多能干,也谈不上。历史记载中,张柬之就没有表现出特别能干的一面。而且张柬之年纪太大了,这也不符合干部推荐的常规动作。一般推荐干部,都只会推荐那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怎么会推荐一个老人家呢?

再说,张柬之的政治立场,狄仁杰是很清楚的。他肯定知道张柬之是一个一心想恢复李唐江山的人。张柬之年纪很大了,又是一个一心想恢复李唐江山的人。狄仁杰却至少两次推荐他为宰相。这只能说明一个道理,狄仁杰确实是想通过张柬之的手,来恢复李唐江山。

武则天在执政的半个世纪中,善于治国,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政通人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地位。故而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为了维护统治,武则天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也重视延揽人才,改革科举制度,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因而,受武则天重用的狄仁杰,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机会也没有必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他甚至于还忠于武则天,尽心辅佐国政。

自从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后,继承人问题就成了朝野关心的焦点。随着武则天的衰老,这个问题愈加引起关注。

狄仁杰临终前,就武则天退位问题已和她明说了。对于自己的继承人、身后地位及评价等问题,武则天也有自知之明。虽然她有还皇位于李唐之意,但是在感情上还迷恋皇权,而且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武则天当然也担心身后武家子弟的归宿,她极力希望李武联合执政的格局能够尽量延续下去。一方面,她清醒地意识到,在她死后仍旧会是李氏皇族即位执掌天下,武氏政权很难延续;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武氏势力能够在她死后牢牢控制政局,不至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在还皇位于李唐的实际行动上,武则天将在外多年的庐陵王李显迎接回朝,重新立为太子;封自己的四儿子李旦为并州牧,负责驻守京师重地。

但她并没有急于定下继承人,而是维持这种模糊的局面,不动声色地平衡着各方的势力。在局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没有一方势力敢于轻举妄动。

晚年的武则天,明显表现出对政事的懈怠和意兴阑珊。

当时朝廷分为三股力量: 获得武则天的宠爱的以张易之和张昌宗为首的张氏,武则天的娘家武氏,皇太子李显以及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皇族。张氏兄弟的肆意横行引起了一些大臣、武氏子弟和李氏皇族等多方的不满,这几乎已经注定了他们在武则天失势后的下场。

由于朝***利并非某一派独掌,要想收复李唐皇权,还是需要通过政变之类的强硬方式。

谢谢邀请,我是老王谈古说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都是描述老年人的典故,大家可能觉得人到了一定年纪就难以有所作为,但是唐朝有一位老人却在八十一岁高龄的时候,干了狄仁杰一生都未能完成的大事———把历史上第一位女皇赶下神坛,匡复李唐江山。这个人就是武则天的宰相张柬之。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张柬之趁机发动“神龙***”,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武则天退位。

我认为应该有这几个原因

当初武则天登基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位女皇,建立武周王朝之后,就要一直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到时是立儿子为太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这事就这么一直悬而未决,直到武家后代武三思、武承嗣先沉不住气,率先使尽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再加上后来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从确定继承***选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武则天有意换政于李唐之心了。

当初担任宰相的姚崇被调出外地做大官,临走之时,武则天就曾询问他,谁做宰相比较合适。姚崇是这样跟武则天说的:“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张柬之有宰相之才,而且现在已经很老了,以他的年龄,他也不会再闹出啥名堂了,除了以其才忠心耿耿为陛下效力外。因此,陛下尽管放心用其才,而无须再顾虑什么。否则,这么优秀的人才真是快要浪费掉了。于是,武则天就同意了姚崇的举荐。张柬之拜相,已是八十岁。八十岁的年纪拜相,真是不多见,此时,武则天也已经是八十一岁了。这回恰恰是武则天看走了眼,引狼入室,给了张柬之逼宫的机会。张柬之人家可一直怀有以恢复李唐江山为己任的心。

武则天在晚年的时候,身体情况已经糟糕,一直卧病不起,根本无心管理朝政,然后身边却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也给张柬之等人发动***的可趁之机。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男尊女卑是一种社会常态。虽然现在她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但她也知道她当政的时间绝对长不了,被推翻是迟早的事,因为她始终无法跟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做长久的斗争。

张柬之等人发动***,武则天迫于当前形势,加上之前就有换政李唐之心,终于,武则天答应退位,还政李唐。

前有姜子牙八十岁拜相辅佐周武王取得天下,开创周朝江山八百年,后有张柬之八十一岁匡复李唐江山,从中可以悟出,平时生活中,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每个人背后都有着巨大的能量。

并不能完全说是张柬之做到的跟狄仁杰没有关系,匡复李唐这件事,是持续用力的结果,不是突然之间就完成的事。主要有这么几点:

狄仁杰在匡复李唐中的作用:

1、 首先,狄仁杰两次拜相,第一次的在位时间只有四个月,第二次也只有三年。这么短的时间让他完成匡复李唐事业的全部明显时间上就不够用,再说他面对的可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啊,年龄比他还大的女老妖怪,这事没那么好办。

2、狄仁杰起码做到了:一是推荐了一个干这件事的人,张兼之。狄仁杰力荐才受到武则天重用的人,他们匡复李唐的理念必然是相同的;二是在武则天对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狄仁杰的力劝“母亲和姑母的论断”也为李唐的延续进了最大的努力。

张兼之“天时地利人和”匡复李唐

1、天时: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八十一岁了。虽然威严仍在,但她个人已经对朝政的把持越来越力不从心。整天和两个宠臣在一起,年龄就是最大的天时。

2、地利:此时大唐的局面下,涌动这三派势力,一是张兼之为首的复唐派,一派是武三思为首的武则天的娘家人。一派是后期武则天宠信的弄臣。而武则天已经生病,***交织在一起,就为复唐一派提供了时机。

3、人和:张兼之为人强硬、果断出击。在这次逼迫武则天退位让子恢复李唐天下的事件中,张兼之“以硬碰硬、毫不低头”,终使匡复李唐之事得以成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关于老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武则天 仁杰 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