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子分封历史,明朝皇子什么时候封王

kodinid 5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皇子分封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皇子分封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代封王的历史?
  2. 明朝中后期,分封各地的王爷有多大权力?王务是一种官职吗?
  3. 明朝对皇子封王,清朝皇子也封王,为什么明朝王爷泛滥,导致民不聊生,而清朝没有?

历代封王的历史?

封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爵位制度,自周朝开始,直至清朝末期,历朝历代都有封王的制度。下面是一些关于历代封王的历史:

1. 周朝:周朝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前代帝王的后裔,建立诸侯国。周朝初期,封王的爵位比较高,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土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封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土地也逐渐被中央***收回。

明朝皇子分封历史,明朝皇子什么时候封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秦朝: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没有封王制度。

3. 汉朝:汉朝初期,封王制度得到恢复,汉高祖刘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儿子和兄弟,建立了诸侯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朝逐渐削弱了封王的权力,封王不再拥有行政权军事权,只能享受经济利益。

4.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封王制度比较混乱,各国都有自己的封王制度。但总体来说,封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地位逐渐下降。

明朝皇子分封历史,明朝皇子什么时候封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中后期,分封各地的王爷有多大权力?王务是一种官职吗?

明朝中后期的藩王已经没有什么权力了。

他们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

明代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经济,手下都配有一个文相,一个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军队

明朝皇子分封历史,明朝皇子什么时候封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府的亲兵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当地的驻军。

朱元璋还规定,所有他的“龙子龙孙”,都要由国家全包起来: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孙子、曾孙等依次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代都是奉国中尉。亲王的俸禄是米万石,郡王至奉国中尉的俸禄依次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 也就是说,凡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可以吃喝不愁。

朱元璋的这种“包养”政策后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到明代后期,朱家后代繁衍到了几十万之多。这几十万人都不事生产,完全靠国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区全年财政收入甚至只够这些“龙子龙孙”俸禄的一半。

于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后期,有些“龙子龙孙”无以为生,只好沿街乞讨。

永乐以亲王的身份夺得天下,他深知亲王拥有重兵必将威胁中央***。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剥夺亲王的军***力。

在永乐之后,历代皇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亲王们不但军***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人身自由也受到极大限制。

明朝对皇子封王,清朝皇子也封王,为什么明朝王爷泛滥,导致民不聊生,而清朝没有?

明朝与清朝的封王制度极为迥异,也就造成了对民间影响程度的不同。明朝把皇子分封到全国各地,是把附着在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皇子王爷,有大量的自己的庄园。既为宗室,身份特殊,又山高皇帝远,缺乏约束,自然会对地方上的行政、司法等方面造成不小的影响,更何况明早期还有很多藩王有带兵之权,更成了一方的土皇上,而且还造成土地大量兼并,大量农民沦为佃户。

清朝的封王制度与明朝有很大不同。八旗早年在东北时期的分封,并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八旗中各旗的基本单位是佐领,每300户为一佐领,比如封一个亲王,那么这个旗下就要有12个佐领的人口成为这个亲王的私属。像雍正当年被封到镶白旗当王爷,年羹尧家是镶白旗汉军旗下的人,正是雍亲王被封的若干佐领旗下的人,所以他们家也就成了雍亲王家的私臣,只不过还兼任国家的大臣。早年都是因战功给皇子分封人口,然后聚在一起对各处进行征战,没有分封到各地的习惯,又鉴于明朝分封的弊端,所以入关后,清朝的王爷非奉皇命不许出京。有特权,但有很强的约束,毕竟都在天子脚下,纵然扰民,也比在地方上要好的多。

再有,由于满人有着其独特的八旗制度,所以土地也分为旗地和民地两大类,皇帝封与王爵的土地都是旗地,也就是八旗共有的土地。我们都知道清初入关时有一恶政,即圈地,将京师河北的大量土地圈占为八旗所有,分给各旗,比如有皇子年长,分到镶蓝旗为王爷或贝勒,那么就在镶蓝旗早年圈占的土地中划拨出一块给这位皇子作为王庄,以供养其生活,公有土地的分配,与民地无干,周边基本上也都是八旗所圈占的土地,无法购买,所以也就谈不上扰民,或者说,当年在圈地的时候已经一次性扰过了。所以,明清两代藩王对地方的影响不同,主要是两个朝代封王制度不同而造成的。

明朝藩王是长子世袭罔替,余子降一等。清朝是嫡长子降级继承、余子考封,世袭罔替的只有12个铁帽子王。所以明朝的藩王越来越多,清朝却可以很好的控制数量,就显得不多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乞丐出身,君临天下以后,实行分封,用国家财政将自己的子子孙孙奉养起来,保证朱家后人一生衣食无忧。明朝的分封虽说遵循“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蕃而不赐土”的原则,但是明初的藩王都是握有兵权,镇守军事要塞的皇子,实际上都有一方封地和子民,所以在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相继去世后,出现了靖难之役这样的皇权政变

明朝皇室除太子以外的皇子皆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选出一名世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他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之后三代分别为: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而奉国中尉的子孙皆世袭奉国中尉。

由于朱元璋的优待政策,朱家后代什么也不需要做就专心造人就可以,生多少国家都会好吃好喝的养着,到了明朝后期,朱家后人繁衍到几十万之众,这些王公子弟丝毫不贡献GDP,还挥霍无度,一度造成了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直接瘫痪了。

清朝入关后,习汉礼,仿明制,但颇善总结前朝教训,引以为戒。清朝与前朝大肆分封藩王不同,将王爷都留在了京城,所作所为都在天子眼下,旗人子弟骄奢淫逸也只是在京城,未造成全国范围的恶劣影响,其实清朝不少旗人子弟整天只知道养鸟遛弯斗蛐蛐。

在王爵的问题上,清朝严格控制世袭亲王的数量,清初只有八位世袭亲王,就是著名的“铁帽子王”。到了清末,铁帽子王一共只有十三位。而其他王爷后代若毫无建树,三代之内就会被逐渐削减成普通旗人。

清朝也给王公子弟提供晋升的机会,立下战功的宗室子弟有机会封爵封王,如此避免宗室子弟一味追求享乐,不思进取,激发旗人子弟的潜力,为国效忠。

如此看来,清朝的王爷也不轻松,难怪穿越小说都要写回到明朝当王爷,不去清朝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皇子分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皇子分封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封王 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