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有之治,唐朝历史有之治的人物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有之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有之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有哪些讲唐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2. 历史上的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唐朝经历什么?

有哪些讲唐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唐朝历史有之治,唐朝历史有之治的人物-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新唐书

唐朝历史有之治,唐朝历史有之治的人物-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科举制度。

唐朝历史有之治,唐朝历史有之治的人物-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历史上的唐朝,从贞观之治安史之乱唐朝经历什么?

题主应该是想知道为何唐朝会发生安史之乱。想必大多数国人对于安史之乱让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强盛一去不返的结果深感惋惜,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安史之乱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必然出现的,就是说没有安禄山史思明这俩人也会有其他人来做这样的事,只是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这么长久。唐朝开始用的是北周宇文泰创建的府兵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多,国土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威胁,府兵制被募兵制取而代之,李世民又设立了一些藩镇,其中就包括后面安禄山掌控的河北三镇。设立藩镇就是针对游牧民族的,前期军政大权在中央朝廷,后来迫于战略压力把军政大权下放,藩镇就一步步坐大。而安禄山又是一个心怀野心且因为会拉关系认了杨贵妃当干妈受到玄宗的喜爱以至纵容,成为藩镇当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有了造反的实力了,朝廷当中当然有人能看到藩镇坐大的危害,肯定也会有人想消除这种危害,所以矛盾就形成了,就差一个导火索了。发生是必然的,影响大小就看后面平叛措施以及用人了,可惜玄宗信任宦官,潼关一败,叛乱波及关中,玄宗外逃西蜀,长安陷落。幸好肃宗没跟着去西蜀,不然后果更糟。

您好,我是怪哉文史,我觉得您的问题,可能是要问:唐朝从贞观之治的万邦来贺,怎么混到了安史之乱的地步?

说起这个历程其实很有些让人唏嘘,接着我来细说一下。

咱们先说前半部分,就是从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到玄宗李隆基继位这一一段。

且说,李世民去世之后,继位的是太子李治,李治是位相对比较温和,而又耳根子软的皇帝。

继位前期,继续发扬他老爹太宗的治国方针,灭了西突厥高句丽,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的版图,且还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良臣辅佐,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开创了“永徽之治”

但是,没几年高宗李治就身体不适,权利慢慢的由自己手中,转入到武则天的手里。

虽然高宗去世之后,先后是中宗和睿宗继位,但是都难以对抗武则天。

虽然这两位在位期间都做了一些贡献,然而似乎都能看到一点武则天的影子。

这是一个伏笔,需要特别记录的点啊

咱们直接说武则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有之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有之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朝 安史之乱 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