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贸历史,明朝海贸历史背景

kodinid 6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海贸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海贸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倭寇是什么时候开始叫的?
  2. 明朝中后期如果开了海禁和海外贸易,就会有花不完的钱,还会亡吗?
  3. 明朝重农抑商,那为什么在全球贸易中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到了中国?

倭寇是什么时候开始叫的?

倭寇是元朝末期开始叫的。由于当时元朝并没有禁止海上贸易,所以海贸还是十分发达。臣大的利益容易产生冒险者,由破产武士与海边的贫民组成的海盗几乎纵横整个黄海。当时元朝庭已经式微,根本管不了海上的事。其时元朝上下就将这些海盗就称之为倭寇

明朝时开始叫的,明朝东南沿海的倭寇一直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从明初到明末都搅扰不断,让明王朝伤透了脑筋,而这些倭寇,在元朝的时候,就已开始趁乱侵扰中土。

明朝海贸历史,明朝海贸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相对于其他朝代,明朝时期的倭寇问题最为突出也十分严重,日本方面将倭寇称作是十三世纪开始,前往东亚大陆进行和平贸易与掠夺的武士。

倭寇(十三至十六世纪的海盗)

倭寇,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

明朝海贸历史,明朝海贸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中后期如果开了海禁和海外贸易,就会有花不完的钱,还会亡吗?

所谓的掠夺世界一半白银,是中国用一堆生存***换来了一堆根本无法变现推动社会发展的无用金属。明朝的这次海外贸易是一次真真正正的伤害到国本的买卖:明***表面上有钱了,老百姓手里的东西是真真正正贬值了。隆庆开关只是养肥了到中美洲掠夺的欧洲冒险者,让其更容易的在美洲站稳脚跟。讽刺的是那群美国人先祖用大量的烧荒制造出小冰河时代,来回报朱明王朝。(为了将大量森林制造成耕地进行烧荒,大量烧荒使地球臭氧层短期内产生大量烟层阻挡了阳光…)

谢邀,我是历史并蒂,下面我来回答。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国家没钱,而是财富高度集中,分布严重不均匀,通俗点说就是10%的人收敛了90%的社会财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的土地都通过“投献”的方式流转到了权贵手中,而这部分人是拥有免税特权的,所以国家税收越来越少,农民负担越来越重。第二,朱氏子孙越来越多,根据朱元璋规定,这部分人不能进行任何劳作,只能吃国家俸禄,光是养这部分人都是一大部分开销,国家根本吃不消。

明朝海贸历史,明朝海贸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最初的政治制度设计已经适应不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现象,因此想要避免明朝灭亡就必须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这点高拱、张居正具有深刻的认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皇帝本身没有改革的意识和勇气,只靠几个文臣是很难彻底改革的,所以“隆万改革”虽然一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很快就随着张居正被清算而停止了,明朝也失去了振兴的机会。

简单的回答一下吧!

首先,明朝是中央***缺钱,整个国家并不缺钱

不然也不会,崇祯皇帝让官员捐一百万两都捐不出,而李自成一顿拷掠一下就弄了七千万两,不知数量有没有夸张,但反映了一个问题,国家层面不缺钱

明朝的财政危机是因为底层饥荒和中产阶级破产,底层饥荒导致流民四起,中产阶级破产导致税收锐减皇帝没钱,因为特权阶层和富豪会想方设法避税,所以明朝说到底是因为亡于税赋不均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外贸再发达,依旧是底层饥荒,中产破产,皇帝财政危机

西班牙的美洲白银大量拥入并不一定绝对是件好事

因为美洲白银的天量供应,欧洲的物价几十年内涨了四倍

为什么?货币供应多了,生产能力没跟上,会出现通货膨胀,西方如此就不说中国了

本来中国物产也就是将将够,多余一点,做海外贸易挣一点银子,现在西班牙人突然从美洲掠夺大量白银,来中国买东西,相当于套购抢购物资,会造成中国物价飞涨,物资缺乏,人民生活困难

因为他们的银子来的太容易,就相当于现在如果美国不顾美元信用,开核动力印钞机,印一大堆绿票,把中国的粮食衣服稀土全买走……然后中国发现现在满世界都是绿票,根本花不出去,而没有粮食和衣服,下场会怎样?

最后总结一下,美洲白银的大量供应导致了欧洲土地贵族的大量破产和资产阶级掌握权力,而同步被供应的中国,两百多年居然没有丝毫地主破产资本家兴起的影子,反而是官僚越来越肥,直到美洲白银一断供,明朝就灭亡了,可见是王朝本身没有现代化的可能

美洲白银本身并不能创造奇迹,至于说如果有花不完的钱,会不会不灭亡,不好***设,因为人类历史至今好像没谁有花不完的钱,包括富有四海的皇帝

谢谢邀请。明朝中后期,从嘉靖开始东南沿海,日本人就是倭寇,经常在东南沿海烧杀抢,海外贸易被迫中止,明朝的皇帝可是一代不如一代,明朝为什么穷,就是连2%工商税都收不上来,财富都跑到少数人手里,两级分化非常严重,朝廷国库空虚,而且皇宫贵族花费巨大,又不知道节俭,过年也不给朝廷官员发工资,老百姓经常饥寒交迫,冻饿死在路边。

明朝重农抑商,那为什么在全球贸易中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到了中国?

在明朝建国初期,由于百废待兴,百姓温饱是最重要的大事,所以农业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谈不上抑制商业。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被元朝摧毁的商业,甚至取消了大部分的商税,至万历期间才恢复征收,但仍旧非常低,只有三十取一,而且这个税率一直到明朝结束都没有改变。由于当时是审计制度落后,偷税漏税非常严重,再加上国家对商税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当时商人的缴税负担实事是非常低的。反而农税占税收的比例最大,达到75%,而商税才占税收的10%。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到了明朝中叶,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巨量的白银存量来自于与世界各国的贸易。

明朝皇帝隆庆将海禁解除后,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起规模庞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精美的商品,使中国自明代中叶以来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中国商品有千百年传承和发展起来的让人叹为观止的精湛工艺,质量优良。中国商品如生丝、丝织品、茶叶瓷器、砂糖、棉布、药材占据着市场垄断地位。根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

另一个吸引白银流入的原因是套汇。

欧洲商人将日本、欧洲、美洲白银大量运往中国,套换黄金,然后再运回欧洲兑换。获利丰厚,***横财。如在中国市场上,纯银和纯金的比价通常是十比一,而在欧洲通常是十五比一。由于来往欧洲与中国的航船容积有限,白银与黄金体积小价值高,容易存放,不会腐烂。在有限的货仓容积里能够达到最大的利润容积比。所以欧洲人最喜欢把白银运来,然后购买黄金运到欧洲兑换。

有人统计过,中欧海上贸易航线建立后,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马尼拉,再转至中国,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菲律宾的数额,在1590—1602年估计为2010吨,1602—1636年约2400吨,1636—1644年约210吨,总共达到4620吨。 另外还有日本、印度、波斯等国的商贸往来,使明朝的白银储量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海贸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海贸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白银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