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

kodinid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朝,唐朝,明朝,宋朝科举制的演变?
  2. 明朝初期制度?
  3. 举例说明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隋朝唐朝,明朝,宋朝科举制的演变?

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朝:唐太宗设明经科、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用***主考,科举制得以完善。

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朝:殿试成为定制、***用糊名法(密封)、还有***考试(乡试、省试、殿试),科举制得以进一步发展

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而且必须是朱熹集注,读书人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许多考中做官的人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所以说:八股之害,胜于焚书。

明朝初期制度?

明朝建立后,初步沿袭了元朝的制度,设中书省丞相。但是朱元璋对这个制度是不满意的。他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也就是朱元璋甚至把一些朝代灭亡都归结于宰相了,他认为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在废除丞相之前,朱元璋就已经着手限制中书省的权力。1377年,朱元璋下令李善长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重事”,借元勋重臣压制中书省;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中书省”,也就是大臣的奏章可以绕过中书省到达皇帝这里。对于朱元璋来说,废除宰相制度是早有的想法,只是等待一个时机罢了。

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朝中央官制

在明朝,有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四人担任过丞相一职,并且四人均被***。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杀了胡惟庸,受到牵连的达到了3万多人,史称“胡惟庸案”。此后,在朝廷上,朱元璋只要对谁不满意,就可以将之列为“胡党”以铲除。可以说,胡惟庸案成为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一个时机。随后,朱元璋乘机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由皇帝直辖六部。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遭到废除,皇权开始走上了历史的巅峰。

胡惟庸案

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初官僚机构沿袭自元朝。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懈怠政事。于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

在地方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在各府县的重要地方,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

举例说明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刚建国时,延续元朝制度

  明朝刚开始延续了元朝的三省六部制。

  明太祖朱元璋在1380年废除了丞相并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 天下大小事全由皇帝决策,加强了中央皇权,后期又经过变革。

 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后来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体制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整个明朝,后来的满清政治制度非常接近此种制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特有制度的演变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朱元璋 明朝 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