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徽派历史,明朝徽派历史人物排名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徽派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徽派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徽派建筑坐北朝南原因?
  2. 大明丝绢案取景地?
  3. 徽商历史地位?

徽派建筑北朝原因

徽派建筑坐南朝北的原因:

徽商人即徽商,是中国三大商派之一(另外两家是潮州商人山西商人)。安徽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比较贫穷,年轻人除了仕途之外唯一的出路就是经商。从宋朝开始,安徽商人就开始活跃起来。从明朝后期到清朝时期,这300年间,安徽商人进入发展的鼎盛阶段。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资本大小,安徽商人都居全国各商人派别的首位。

明朝徽派历史,明朝徽派历史人物排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安徽商人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之后,纷纷回到家乡修建高楼广厦。他们在修建房子的时候,很有讲究,必须是坐南朝北,大门对着北方。这种坐向,与坐北朝南恰好相反。

原来,按照五行的观点,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商人外出做生意,一出门就遇到“克星”,岂不是大大的不吉利?如果坐北朝南,大门对着北方,北方属水,就没有这么麻烦了。

其实,安徽商人修建房屋时的讲究,是一种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

明朝徽派历史,明朝徽派历史人物排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论衡·诘术篇》记载,早在汉朝时期,人们修建房屋,就依据一句话:“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 徵是征的繁体字,代表着当兵。当兵自家的大门为什么不能朝着北方呢?这是因为,徵属火,北方属水,水能克火。当兵人家将大门朝着北方,又不吉利。

受安徽商人的影响,安徽形成了坐南朝北的建筑朝向风格。如今,安徽还保留着上万座古建筑,它们都是坐南朝北。

大明丝绢案取景地?

安徽黄山市歙县

明朝徽派历史,明朝徽派历史人物排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近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热播,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在今安徽黄山市歙县的徽州府衙。

如今徽州府衙所在的徽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府衙为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修复而成,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徽商历史地位

徽州商人,简称徽商,是指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旧徽州府包括现在安徽省属的歙、休宁、祁门、黟、绩溪五县和江西省属的婺源县。徽州府相当于西晋时代的新安郡,所以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上述六县,特别是歙、休宁两县出现过许多有势力的商人,各又以歙商、休宁商之名著称于世。徽州商人历史悠久,特别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的三百多年间,实力更为雄厚,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徽商代表了一种文化,是儒商.徽商大多是盐商和茶商,常年在外经营.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有无徽不商之说,无徽不成镇等.徽商在外经营赚取了大量金钱后,反过来又回到徽州投资教育.又使徽州形成一种文化--徽文化.在大量金钱的支持下,徽商在徽州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徽派建筑,你如果有机会可到黄山来亲眼看看,徽商的力量.重文崇武使徽州的休宁成为中国第一状元县.徽商的意义太大,你最好还是自己到黄山亲自了解.

明清时期,徽商作为一支重要商帮,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断发展,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商人涉足国外。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贾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自明中叶至清中叶,其间除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一度沉寂外,徽商保持了三四百年的鼎盛辉煌时期,几执商界之牛耳。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据近代著名学者胡适解释:“那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小城镇了。"胡适作为一个徽商的后代,他的话反映了徽商从渐成气候逐步走向辉煌的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徽派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徽派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徽州 徽商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