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散装历史讲唐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散装历史讲唐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茶叶是怎么弄成球状的?
就是机器加工的,都是机器加工成球饼状 这样是为了节省包装空间,现在很多茶叶都是真空包装的,除非你买的是散装 古代有,唐朝的茶经有说,也是做成饼状,不过是加油怎么怎么烤成型的.最初茶叶只是炒菜的佐料,作用和纱姜八角差不多
黑茶的演变过程与民俗文化有什么关联?
谢谢邀请回答
黑茶的历史演变过程
1、按照年代分
(1)、秦汉时期
黑茶最早出现的年代是秦汉时期的渠江黑茶薄片,这种茶的主要特征是形状大小不一,呈扁平薄片状。起源于安化县渠江镇,明间相传渠江黑茶薄片是为张良所造,所以又称之为“张良薄片”。汉朝时期的黑茶根据安化县县志记载主要是黑茶薄片,是一种***薄片。
(2)、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的黑茶主要是源于四川省、湖南省,可以追溯的是唐宋时期茶马交易的早期(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最开始茶马交易的茶叶主要是绿茶,主要是分布在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湖南省黑茶主要是生产于湖南益阳安化县(《封氏闻见录》载),2009年,安化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最早出现黑茶二字主要是追溯到明朝嘉靖三年时期的《甘肃通志》上面。《甘肃通志》清晰的讲述了喝茶的发酵特征和制作工艺。“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
(4)、1***2-1***4年
任何一款大类茶的起源发展成型,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也是必然。黑茶是典型的边销茶,尽管当今人们给它戴上了许多辉煌的王冠,但探求它的起源,边销茶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尽管起源的说法不一,但比较为人们认可的是内外两种来源。先说内,就是当初茶叶边销过程中,由于产茶区大多雨水丰沛,运程又远,难免会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也就是说最初外运的茶叶并不是现在的茶类,究竟是绿茶还是红茶,现在找不到确切的文献记载。等到达交易地点时,茶叶早已坨成了一体,于是就把这样的茶叶扔掉了。因为茶叶在当时属于高端消费品,有些运茶的人就捡了一些在回途中试喝,发现变了形状变了味道的茶叶依然不错,后来又多次在这样的循环中成了运茶工的专用茶。经过成型后的茶叶最终也得到了边民的认可,黑茶由此诞生。还有一种说法是边民在放牧迁徙中把不舍得喝的茶叶弄成了坨,舍不得扔掉,试喝后不错,尤其是更增加了去腻的功效,便要求内地茶商按样做茶,形成了黑茶。
不管怎么说,都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灵动产生了黑茶,是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果。这个产生的过程就是一种劳动文化,但并不是文化催生了它的出现。
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你好,我是凉夜寒塘,历史爱好者,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银两的购买力随时代变化而变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在不同的朝代,白银价格都是什么样的呢?请往下看。
明朝白银价格
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唐朝白银价格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宋朝白银价格
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宋朝时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清朝白银价格
清初的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据统计鸦片战争前每年世界银产量的70百分号多都被用来购买中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了,银两的货币价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清朝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题主的疑惑!
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关注@凉夜寒塘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散装历史讲唐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散装历史讲唐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