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居正谈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居正谈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张居正不死明朝会不会灭亡?
哪个不死都不行。老朱家的子孙干皇帝活,是真没太把那帝位放眼里,有一二十年不临朝的皇帝,把处理政务交给一个太监。每当想到这位,我就想到瓦岗寨老程。
还有只喜欢干木匠活,讨厌帝王之术的,也如此。
可大明江山,其国祚竟也延续了近三百年,真是一个奇迹。大概也是祖宗恩泽隆吧。
再有,挺佩服当时那些忠臣的,抄家灭斩诛九族十族,也难夺其志。恐怕也不能用图青史之名去揣测。
后世之士,心思可活络多了。
有学者讲过明朝张居正是棵参天大树,海瑞只是傲霜的一棵草可能这句话不为过,张大权在握把朝政军事经济搞的欣欣向荣难免会得罪不少人,待张居正去逝后这部分反对他的人又极力拥护他的所放所为,有学者评论张居正为明朝延续了五十年。近代名人大都到荆州参观张的故居纪念馆,他们从内心是十分佩服这位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献丑了
为什么说有人会“张居正如果再多活10年,大明就能再延续200年国祚”?
出于阶级的局限性,一个有杰出能力的人可能改变延续一个王朝的生命,但是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王朝的兴起和覆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关键之一是土地。儒家就像一个圆,每一代都通过改变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并不会打破"圆"。一般王朝发展到一定时期,利益集团固定,土地开始大规模的兼并,引起农民的反抗,然后通过改革,又形成新的利益集团,于此反复。
张居正的改革触犯了旧的利益集团,通过土地税法的改革短暂的取得成效,但是无法彻底的解决弊端,他的改革是否能延续下去,又是否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都是未知数,因为无法确认最高的统治者是否有魄力的改革等等。
张居正如果在活10年,可能会把改革更深入进行,但就像历史中的很多改革一样,如王安石变法,并不会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可能会延续王朝的生命,但是不会持久。
张居正就算多活10年,大明也难再延续200年国祚。因为张居正改革谋求只是效果,并没有改变大明朝的政治结构。
中国历史上改革最成功便是商鞅了。即使后来商鞅被五马分尸而死,秦国也还是沿着商鞅变法的道路强大起来。
张居正是47岁做的首辅,当政10年。这10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大明朝中后期最为繁荣的时间。从1572年到1582年,张居正解决了长期困扰大明朝朝廷的问题——国库库空。
张居正去世的时候,京城的府库中的存粮够九年的需要。太仓有600多万两银子,太仆寺有400万两,南京的库房也有250万两。广西、浙江、四川等地的省库也有15到80万两的银子。这在之前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
不得不说,张居正的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因为他在没有改变当时财政结构的情况下做到了这些事情。
当时的张居正完全凭借的是个人的权势。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做的很多事情并不合法。
万历皇帝年幼,张居正有着李太后和太监冯保的支持,权力无人能及。
所以张居正能够很从容的任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各个地方做官。比如戚继光、李成梁等人。
这些人能力都很强,能够干好事情。
在张居正的主政时期,他进行了地区账目的复查,实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
谢谢邀请
如果张居正再多活10年,大明的统治可以继续延续200年这句话,确实有失偏颇,但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了张居正对明朝的影响。
提起张居正,最为著名的就是改革,而他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一条鞭法。这里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一条鞭法,说的直白些就是:朝廷今年给你某一个县定的公粮数目是1000石,那么你就必须给我交够1000石,交不够,你的乌纱帽保不住。当官的最怕乌纱帽保不住,那怎么办呢?就是拼命的收呗。这样就能完成任务。从这个层面看,一条鞭法极大的提高的官僚的行政效率,让整个国家机器运行的无比顺畅。
但是我们再往深的看这个问题?
那个时代。交通和信息极为不发达,户部定出的各地缴纳的粮食货物都是按照城规来定。但是常例已经几十年没有变过,而各地的人口土地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有可能就会有对某些比较穷的县定的指标比较高,但是长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只能对农民穷凶极恶的逼迫,类似事件当时发生了很多。这是在变相激发矛盾。
再者,这一次推行的一条鞭法,为什么在张居正死后就被废除了呢?原因就是官员讨厌,农民叫苦呀。唯一得到好处的是大明的国库充盈了,有了钱,武备松弛的问题又有了有效解决。但是对于农民带来的实惠偏少。
更加重要的一点,这一切推动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张居正的威权,他是内阁首辅,又是皇帝老师,还有宫中的掌印大太监支持,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定,所以推行起来雷厉风行。
但是他的死去就代表威权的消失,威权的消失就是动力的枯竭,所以一条鞭法没有持续下来。
如果我们再进入下一个层次,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一直致力于术的改进,而没有去做道的改变。他应该是通过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然后去推行一条鞭法。毕竟人是会死去,但是制度可能会存活很久。他应该是一个造钟人,而不是一个报时的鸟。
其实最本质的问题出在,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去改变显示在表面的问题,比如说财政枯竭,官员低效率等。却没有深入本质去解决,整个大明朝廷所面临的土地问题,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流民,他们才是整个帝国最位脆弱和危险的群体。但是张居正没有去解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居正谈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居正谈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