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吉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吉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吉姓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吉温(?-755年),唐朝大臣。玄宗天宝年间有名的酷吏,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吉顼之侄,父亲吉琚,母亲是百济义慈王的曾孙女。开始唐玄宗不喜欢他,只任命他为新丰县丞。
后来,吉温投靠李林甫,参与陷害李适之,用酷刑逼供,擢升京兆府士曹
吉顼、吉翰、吉温、吉旼、吉藏等。
1、吉顼(?-700年),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吉顼进士出身,曾任明堂尉,后告发綦连耀、劝武则天诛杀来俊臣,被擢升为右肃政台中丞、控鹤监内供奉,成为武则天的心腹。
2、吉翰(372~431年),字休文,南朝宋时镇将。冯翊池阳(故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人。东晋安帝末年,吉翰在长沙景王刘道怜帐下任参军。义熙五年(409)春,刘裕率军北征南燕慕容超,吉翰随刘道怜军攻陷广固(故城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北),以功赐爵建城县五等男,转任从事中郎。
3、吉温(?-755年),唐朝大臣。玄宗天宝年间有名的酷吏,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吉顼之侄,父亲吉琚,母亲是百济义慈王的曾孙女。开始唐玄宗不喜欢他,只任命他为新丰县丞。后来,吉温投靠李林甫,参与陷害李适之,用酷刑逼供,擢升京兆府士曹。
4、吉旼(jí mín)(758—约847),一作吉皎、吉耿,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唐诗人。元和初年(806)授河南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820)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令,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退休),致仕后居洛阳。
李世民宗教政策变化的背景?
太宗的少年时代正是佛教风靡全国的时期。当时,隋文帝、隋炀帝父子笃信佛教,“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书》卷三五《经籍志》)佛教的影响已经广泛地渗入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崇佛已经成为朝廷内外的一种普遍风气。李氏这个大贵族家庭当然也不会例外。大业二年(606),九岁的李世民患目疾,他的父亲李渊曾亲自到长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
李世民疾愈后,李渊即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奉。这些在李世民幼小的心灵里不能不打下烙印。后来他始终念念不忘儿时的这段经历,曾亲自撰诗赞颂草堂寺祖师鸠摩罗什,表达对前代高僧的崇敬和追念。李世民在参与其父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又得到过佛教方面的支持。这种特殊关系使他不能不对佛教产生某种特殊的感情。因此,他在登位之前就和佛教僧侣交往密切,《续高僧传》卷三《慧赜传》载,武德年间,慧赜和三论宗吉藏法师辨难,李世民“亲观论府,深相结纳,拟为师友”。此外,他与慧休、慧乘、明瞻、智实、法顺等人的交往,也见于《僧传》。
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及个人的经历,使唐太宗产生了对佛教的信仰。他曾经多次表白过自己的这种信仰。在《弘福寺施斋愿文》里,他自称“皇帝菩萨戒***”,发誓“惟以丹诚,皈依三宝”。表示自己平生的终极信仰是“愿心悟无为,神迁妙喜。策绀马以入香城,蹑金阶而升宝殿。游玩法乐,逍遥净土。永荫法云,尝餐甘露。疾证菩提,早登正觉。”在《大兴善寺钟铭》里,他又自称是“金轮天王”的化身,而今降生帝王之家,是要普度众生使“云和之乐,共法鼓而同宣;雅颂之声,与梵音而俱远。”“希声旦发,键槌夕震。莫不倾耳以证无生,入神而登正觉。”唐太宗对佛教实行的扶持政策使唐初的佛教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被战火焚毁的佛寺重新修复,在战乱中流散的僧尼又回到寺院,大规模的译经事业得到重兴,佛教各宗派相继创立。贞观年间,全国寺数已达三千七百十六所。“天下僧尼,数盈十万”。这虽不及隋代的僧尼数目,但当时全国人口“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那也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总之贞观时期佛教已得到相当的恢复和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吉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吉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