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地位

kodinid 5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刘禹锡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刘禹锡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刘禹锡在位皇帝?
  2. 刘禹锡的简介 (简洁一些)?

刘禹锡在位皇帝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地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刘禹锡生活年代是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及唐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年间

刘禹锡的一生从代宗到武宗总共经历了八位皇帝,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永贞革新后刘禹锡陷入了愤青状态,佛教里有个嗔戒,对违背自己心愿或想法的人或事产生怨恨的情绪。

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地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禹锡,公元772年-公元842年, 出身时,安史之乱刚平定七年,已是唐代宗执政时期了 刘禹锡7岁时,公元779年,代宗去世,唐德宗即位 33岁时,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唐顺宗李诵即位,同年,李诵退位当太上皇玩,第二年嗝屁了 还是805年,李诵退位,唐宪宗李纯即位。公元820年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死了,他的儿子李恒继位成为唐穆宗,新皇登基就要启用一批新人,宰相裴度想起了刘禹锡推荐他去四川当了名刺史当时的条件四川比广东要好的多。刘禹锡在四川没有待完四年又要搬家了,为什么呢,因为老皇帝唐穆宗李恒被人刺杀,现在是他长子敬宗李湛的天下。裴度在朝廷斗争中站对了方向,拥立文宗李昂有功,重新进入了政事堂,刘禹锡作为名义上的嫡系当然得拉他一把,从安徽出来去了洛阳。公元842年刘禹锡去世,而这时的皇帝已经变成了唐武宗。

刘禹锡的简介 (简洁一些)?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唐朝刘禹锡的历史地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刘禹锡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刘禹锡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刘禹锡 梦得 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