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齐泰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齐泰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齐泰身世?
齐泰,原名德,明太祖赐名泰,字尚礼,别号南塘。洪武十七年(1384年)应天乡试解元,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兵部主事。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明太祖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为他赐名泰。
历史上齐泰最后的下场?
对于齐泰这个人,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低,就如黄子澄一样,他们在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踪之后,仍然坚守自己的臣子节气,宁死不屈,最终落的个身死道亡,株连九族的下场。悲惨的下场为齐泰本人增色不少,所以历史上他与黄子澄一样,都是作为忠君典范,备受旧时士子赞扬。
齐泰还没有回到京师,就已经被燕军攻破了,齐泰逃到了外郡图谋兴复建文帝的基业。当时燕军非常急切地抓捕齐泰。齐泰将白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远之后,白马出汗导致墨色脱尽。燕军士兵见了之后说:“这一定是齐泰的马。”
于是被擒拿到了皇宫。齐泰同黄子澄、方孝孺不屈被朱棣***。
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疆。
齐泰的儿子仅仅六岁,免死发配,明世宗的时候才被赦免。
朱元璋为何不杀齐泰和黄子澄?
因为他们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顾命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皆是明朝洪武年间的进士,也就是说他们的出身都是读书人。朱元璋忌惮的是那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开国重臣,对于治理天下的读书人,朱元璋没必要杀掉。事实证明这俩人水平都不足以平天下,朱棣也凭借靖难登上皇位。
大明风华历史背景?
《大明风华》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古装电视剧。该剧第一幕的重要剧情发生在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末期。
朱标死后,许多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皇子可能在心底里暗自高兴,因为他们觉得朱元璋必定会将皇位传给他们中的某一个。可是令所有皇子都倍感失望的是,朱元璋却毅然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之子朱允炆,即后来的建文皇帝。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装疯的把戏被看穿,于是他干脆破罐子破摔,立即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起兵造反,一场为时三年多的“靖难之役”就这样打响了。《大明风华》的故事主线也就是从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拉开了序幕。
《大明风华》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古装电视剧。该剧第一幕的重要剧情发生在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末期。《大明风华》是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吴越、梁冠华领衔主演的古装剧。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讲述了明朝初年,国家开创盛世,孙若微历经五帝六朝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齐泰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齐泰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