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税收制度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税收制度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税收独爱“金花银”?明朝中后期的钱粮折算制度真面目到底几何?
说这个问题就必要,先来的把“金花银”到底是什么给解释清楚,然后再细说。要不然别人看的云里雾里,通了六窍还有一窍不通,我岂不是白写了。
所谓的金花银,就是朝廷税收的一种,是把实物以变通的形式折算成钱银被称为金花银。
明初,税收有两种夏税跟秋税,夏税主要是小麦,秋税是大米,都是以实物上税。
后来成祖迁都北京,官员们要领朝廷发的俸米,就得拿着俸贴去南京领俸米。从北京去南京,路程遥远不说,花费也贵,有的官员只能托人去领,有的领了也只能贱卖。
官员等级不同,领的俸米有多有少,有的七八石,有的五六石。米的话又分为糙米,跟精米,官员自然领的都是精米,一石精米大概在188斤左右,让这些官员带回北京去肯定不现实,只得在南京贱卖,七八石大米,一两银子卖了了事。大大的不划算。
然后有官员上疏变通之法,准许四石米折银一两,送往京城,当做俸禄。这办法试用了一年的时间大家觉得蛮好。
到了1436年,正统皇帝正式下旨,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不通船,交通不便的地方,将税粮换算成白银,运送进京充当官员的俸禄。
南京户部尚书黄福和别的官员也先后奏请,要把这些个实物全部折成银子,不仅方便,还损去火耗,并得到北京总户部尚书胡濙的支持。自此,明帝国决定向全国扩张,“金花银”。因此而得名
。
地方***,把收集的散碎银子,大都铸成五十两,上交中央户部,从此金花银正式诞生。
说说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
古代的税收制度,简单来说,向老百姓征收3种税。其一是“徭役”,就是征用你的体力,去建个宫殿、挖条运河、修个城池。其二是"赋”,拿你的“贝”去“武”,就是你花钱、花装备支持军队;其三是“税”,这字跟“禾”有关,国家要在农作物上收钱(农业税)。
从税收制度发展来看,虽然不断在演变,但可以归纳为3条。从对象看,从“人头税”转向“财产税”,标志性为唐朝的“两税法”。从形态看,从“实物税”转向“货币税”,后者明显要方便。从结构上看,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因为商业有着高利润。
上面文字笼统归纳,下面我们来看看4个时间段,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
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到秦国“商鞅变法”。夏商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经历春秋战国的一系列变革,土地逐渐变为私有制。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诸侯国的税收制度发生变化,由单一的人头税、单一的实物税、单一的农业税,转向多种形式的税共存的局面。
二、东汉三国时期,主要的看点是曹操的政策。公元196年,曹操出台“屯田制”,改变原有私有田主导的局面,让公有的屯田大量产生。这一局面,再次让下层基础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国家的税收制度。公元204年,曹操搞出“租调制”,在天下战乱频发的情形下,选择田租、户调均征实物的做法。
三、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崩溃到“两税法”出现。长达数百年,土地都是公私并存的“二元结构”,安禄山以一己之力改变现状。“两税法”确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就是废除租庸调制的人头计税标准,改按土地、资产来收税。之后,中国土地制度基本回到私有的“一元结构”。
四、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税收制度升级为工商税为主。1840年英国大炮轰击中国之前,中国的税收制度是以农业税为主体,而被列强群殴后卷入全球化浪潮。从此工商业的长足发展,让中国税制转向工商业税为主的近现代的税制。
大体介绍中国的古代税制,其实中国税制的变化远比文字精彩,期间发生的著名变法和改革就有好多,没有提及的有“王安石变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等。总之,中国的税制也在不断地演变,有着鲜明的线路可寻。
明代的税收制度相比唐宋是不是僵化落后的?有何依据?
先说观点:
无论是明代还是唐宋,其税收制度在整个朝代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唐朝在中期开始实行两税法,北宋经历王安石变法,而明代也推行了“一条鞭”法的改革。
且不论最终的执行效果,单从税收制度的设计来看,从唐朝到明代,整体的税收制度都在不断发展进步,不能说明代的税收僵化落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在唐朝以前的纳税方式,主要是以实物的方式进行。如果种田就交粮食,织布就交布匹,同时还需要去服徭役。
唐朝初期就实行租庸调制,百姓按人计数,每年交税粮食、丝绸或布匹,以及服徭役。如果不想去徭役,可以多交粮食或布匹进行折算。
这样的税收制度,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即要保证百姓家里有田可种。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各地的藩镇实际上已经失去控制,加上土地兼并等等。新的“两税法”开始出现,即按照耕地面积收取地税,以粮食结算;同时按照富裕程度收取户税,以货币结算,每年夏秋两季进行两次收税。
这是税收制度由实物向货币开始演变,宋朝基本沿用了“两税法”的整体框架,明初也是如此。到明代中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此方法在“两税法”的基础上继续简化,将田租、人丁税和徭役进行打包,统一以货币进行交税。
此时明代的税收已经基本实行货币缴纳,税收更加稳定和简化。虽然张居正之后,改革有所反复,但后来清朝的“摊丁入亩”实际上继承了明朝的税收制度并推行了下去。
汉唐时期,中国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工商业比重很小。在税收上的体现就是农业税占据绝对比例,税种相对较少。
从宋朝开始,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到了明代,随着海运的日益频繁,明代的税收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对于茶叶、酒等商品征收工商税,并且设立海关征收关税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税收制度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税收制度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