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七下隋朝名君事迹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七下隋朝名君事迹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带民字的古代帝王?
在唐代的文献中,王世充的名字全部被写作"王充"。
跟李渊父子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大将徐世勣,受到李渊表彰被赐姓李氏;但是李世民登基之后此人名字要改,不能再叫世勣改名李勣。户部在汉代一直叫度支部,隋文帝开皇三年改称民部,到了唐朝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改为户部,此后户部名称一直被后来的王朝沿用,直到大清灭亡。
所以说,只要皇帝叫了什么名字,这些名字都成为敏感字。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姓名带“民”字的古代帝王,我能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李世民少年从军,跟随父亲李渊晋阳起兵,建立唐朝,封为“秦王”。
李世民继位后,年号“贞观”,对内休养生息、广开言路,对外开疆拓土、国泰民安,其在位的二十三年史称“贞观之治”。
最出名的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贞观之治是历史上的著名盛世,他也是古代明君的代表
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帝王?
楚穆王(?-公元前614年),芈姓,熊氏,名商臣,楚成王长子。其父楚成王改立幼子为太子,楚穆王逼迫楚成王上吊而死,自立为君。
赵惠文王赵何(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赵武灵王在退位给赵何后,与其长子因为内乱,被赵何饿死在沙丘。
刘劭(约426年—453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刘义隆因巫蛊废太子,刘劭知道后联合其弟杀父自立为帝史称“宋元帝”,改元“太初”。
拓跋绍(394年-409年),字受洛拔,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次子。拓跋珪要杀犯错的拓跋绍母亲,拓跋绍为了救母杀其父。不久被其兄拓跋嗣诛杀,时年十六岁。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后梁太祖朱温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弑父登基。
自古皇室亲情总是寡淡,为了那个至高的位置,骨肉手足相残一直都有,弑兄杀弟的李世民都知道,而亲手弑父篡位也不少,南北宋的刘劭,北魏的拓拔绍,隋炀帝杨广,还有后梁的朱友珪就是杀父夺位的。
皇权至上的时代,父子亲情也要权力的争夺中显得渺小虚幻。刘劭当时身为太子,却卷入了巫盅的案子之中,是当时的皇帝刘义隆的长子,也是嫡子,但是他在听闻刘义隆有意废除太子的想法之后,协同自己的弟弟连夜率兵逼宫,将父亲刘义隆杀死,自己登基为帝,当然这帝位来得如此不堪,他不过做了三个月皇帝,就遭人讨伐,兵败而被俘,最后被处斩了。而拓拔绍却是因为他的母亲有过失,道武帝要杀她,他连夜率兵入账杀了道武帝,当时他也才年仅十几岁,不久就被他的兄长给诛杀了。
历史对于杨广的记录还是比较多的,作为杨坚的嫡次子,他颇受杨坚宠爱,在杨勇失去太子之位时,他若非在杨坚病重时就着手杨坚身后之事,让杨坚知道杨广盼着他死,杨坚也不会兴起废他而重立杨勇,而杨广听到风场,就带兵夜围宫殿,随后就传出杨坚身亡的消息,阻随之杨广登基为隋炀帝,杨坚是否是他所弑呢?相对之下,后梁的朱友珪为朱温的第三子,母亲的出身很低,是一名营妓,如无意外,皇位于他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他一样弑父登基了。历史总是有很多惊人的相似,这些无视伦常,为了权势而弑父夺位的人,最终也并没有太好的下场,杨广虽然开创了科举,兴建了大运河,却弄得民怨四起,最终把隋朝终葬送了,朱友珪却***无度,百姓流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七下隋朝名君事迹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七下隋朝名君事迹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