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唐朝大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唐朝大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贞观名臣排名?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
唐朝晚期名臣?
令狐绹:795-872。大和进士。宣宗大中四年拜相,辅政十年。后历任河中、宣武军、淮南等镇节度使。卒于凤翔节度使任上。
牛蔚:名臣牛僧孺之子。大和进士。咸通末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因事告罪宦官,被免职。
牛徽:牛蔚子。咸通进士。官中书舍人、太子宾客。天复时,朝纲不振,贼臣用事,乞请免官,以刑部尚书致仕。
萧仿:大和进士。曾谏阴懿宗佞佛。官至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郑朗:长庆进士。历任义武、宣武军节度使,工部、礼部尚书。拜相不久,即以疾辞位。
卢钧(778年—864年),字子和。祖籍范阳(今北京西南),后徙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唐朝晚期大臣。
卢钧出身范阳卢氏大房,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进士。唐文宗时任左补阙,以争辩宰相宋申锡之狱而闻名。此后历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连拜镇国军使、岭南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昭义节度使、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等职,政绩颇著,史称其“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大中九年(855年)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唐懿宗时以太保致仕。
咸通五年(864年),卢钧去世,年八十七。获赠太傅,谥号“元”。
李德裕(787 —850年),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代文宗大和七年(838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
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卒于贬所,终年63岁,逝后被封太尉,赠卫国公。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唐朝五大臣是谁?
第五位:房玄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五。于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玄武门之变中有功,任为中书令,后封梁国公。因房玄龄善谋但优柔寡断,故有“房谋杜断”之称。
第四名:魏征。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隋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官至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以其耿直,累官侍中,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他死时李世民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第三位:杜如晦。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三。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深受李世民的重用。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时称“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
第二位:李孝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任夔州总管,武德七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因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逐渐退出权力核心,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第一位: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李世民内兄,辅佐李世民建立唐朝,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惹祸,被武则天逼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唐朝大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唐朝大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