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学隋朝稿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七年级历史教学隋朝稿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文帝统治的内容、意义?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被迫将帝位禅位给了外公杨坚。杨坚登基称帝,是为隋文帝,定都大兴(后名长安),国号大随(后改‘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接着历经八年的东征西讨,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南陈,结束了自晋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统一了中国,此后各朝代基本保持着隋文帝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隋文帝早期卓有才识,厉行改革,隋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政治上杨坚厘定了一套新的体制。经济上以富国为首要目标,同时稳定民生。军事上改革了府兵制。文化上提倡文教,广求图书。外交上以抵御为主,征讨为辅。隋文帝开皇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杨坚创造的开皇盛世在历史上的功绩和意义,有着不可磨灭的一笔:
第一,隋文帝即位不久,命高熲等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经验,修订新律,贯彻“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原则。开皇三年,隋文帝阅刑部奏报,发现“年断狱数犹至万条”,认为法律还是太严格,又命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这两部法律均称《开皇律》,但通常指后者。
第二,对以前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废除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被后世唐宋所继承。
1、隋文帝在经济上所进行的调整和变革,是同他的政治改革互为补充而相辅相成的。正是隋文帝全方位的、持久的改革,不仅荡涤了长期分裂割据在社会上所沉淀下来的污泥浊水,也扫除了影响社会向前发展的各种障碍,为封建经济注入了富有活力的血液。 2、由于中原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给予我国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深远的影响。 3、隋文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上,对周边各民族政权,尽可能使他们臣服,维护国家安定。
三国离隋朝有多远?
三国时期,是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是汉朝和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隋朝是南北朝后期,公元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获得北周的国祚建立的王朝。
从三国末期公元280年到公元581年,之间有整整300年。这300年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乱世时期。
有没有介绍隋朝历史的书籍?有点趣味的推荐一下?
唐朝初年编写,关于隋末唐初一段历史,避讳较多。此外我真的没有找到有关于隋朝史的章节体专门作品。现在专写隋朝的书很少:1,《百家讲坛--大隋风云》2,《二十五史》中有《隋书》。3,《一本书知晓隋朝》。4,《隋朝那些花花事》。5,《中国历史宝库:大河滚滚-----隋代卷》
现在专写隋朝的书很少:1,《百家讲坛--大隋风云》2,《二十五史》中有《隋书》。3,《一本书知晓隋朝》。4,《隋朝那些花花事》。5,《中国历史宝库:大河滚滚-----隋代卷》
介绍你一本:
《一本书知晓隋朝》总共分为4章,分别讲述隋朝的著名皇帝、皇后、妃嫔、王子、公主、文臣武将、著名历史事件以及科技文化成就。《一本书知晓隋朝》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集知识性和故事性于一体,让您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和把握大隋王朝的历史。
如果在想看有意思的,建议直接看隋唐演义,先看书然后在看电视。
现在专写隋朝的书很少:
1,《百家讲坛--大隋风云》
2,《二十五史》中有《隋书》。
3,《一本书知晓隋朝》。
4,《隋朝那些花花事》。
5,《中国历史宝库:大河滚滚-----隋代卷》
1,《隋书》在高祖时期未能完稿。在太宗(626—649年在位)时期,其编纂***重新启动。主体部分包括本纪和列传在魏征监修下完成。三十卷的志,即通常所称的《五代史志》,在魏征与太宗过世后方完稿,后并入《隋书》之中。
2, 北史
李延寿所修《北史》,其中包括两卷隋本纪和一定数量的隋朝重要人物的列传。李延寿同时也参加《隋书》十志的编写。《北史》可为隋朝历史事件提供背景资料,作为《隋书》的补充或修正。
《剑桥中国隋唐史》是剑桥历史丛书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
《隋唐五代史(套装上下册)(图文版)》包括《隋唐五代史(上册)(图文版)》和《隋唐五代史(下册)(图文版)》两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本书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
隋朝的“隋”来自随便的“随”?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隋建立者,杨坚,为北周重臣杨忠之子。因杨忠曾被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爵位,建国时初定国号为“随”,后后因随有走的意思,便改为“隋”。
魏晋南北朝末期,北朝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其子周[_a***_]继位。奈何周宣帝是个昏庸暴君,大肆诛杀宗室和大臣,引起满朝腥风血雨。
579年,宣帝传位于子,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幼,郑译、刘等大臣遂引重臣杨忠之子杨坚入宫辅政。 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其父杨忠为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是周朝开国重臣,被封为"随国公"。天和三年(568年)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他有“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感受,本来宇文邕对杨坚就有疑心,之后宇文宪进谗言,加重了皇帝的疑心。
周静帝即位,杨坚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大权在握。但由于杨坚当政引起包括皇帝在内部分朝廷贵族不满,群起叛乱,但在杨坚的经营下,叛乱很快平复。此时,杨坚已篡夺了北周大权。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杨坚逼迫北周静帝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都长安。因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的随国公起家,其家族曾被北魏赐姓普六茹,进封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认为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
其后,南渡长江,消灭陈朝,安抚岭南,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中国再次大一统。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除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外,还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开科举制先河。同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五省六部制,此为唐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简化统一地方行政,实行州县二级制。 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多民族融合。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被评为影响人类历史100名人之一。为盛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若有高见,评论区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年级历史教学隋朝稿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学隋朝稿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