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不合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不合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脏唐乱宋”是不是空穴来风?唐朝到底有多脏?
這说到怎么样对待历史的问题?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是採取什么态度來对待的问题?是继承是主流?还是批判为主流的问题,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历史文化遗产自家人还沒有一些外国人学的好?人家把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珍宝,反而我们把它当拉圾,而且近百年的批判,我真的很困惑,這究竟是无知才有如此大的无畏?还是厚今薄古在作怪?
朱温是如何破坏唐室、毁坏长安的?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同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七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
这时候朱温的施展机会到了。天复二年(902年),朱温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围攻凤翔,多次击败李茂贞。前来救助李茂贞的鄜坊节度使李周彝也被拦截而归降朱温。凤翔镇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李茂贞被围无奈,于天复三年(903年)正月杀韩全诲等二十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此成了他的傀儡。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废 17 岁的昭宣帝为济阴王。次年二月,将其***。
这长安城可谓是多次被毁,但是毁了之后呢,只要唐朝存在,又会重新再光复。想这可能是朱温比较忌惮了一点吧,防止唐朝死灰复燃吧,朱温下令把唐朝的宫殿和街坊全部就拆掉迁都到了洛阳。从此长安再也没有成为过中华的首都。
朱温发家史:朱温最早是参加了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黄巢建立大齐之后,朱温成为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朱温反正降唐,唐僖宗大喜过望,赐给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赐名“全忠”。从此朱温统率他的旧部以及河中的兵士一起行动,所到之处战无不克,成为剿灭黄巢起义军的重要力量。随着剿灭黄巢起义军的功劳越来越大,被进封梁王。随后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为唐朝末年最有实力的节度使,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朱温
挟天子以令诸侯: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死。唐僖宗的弟弟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宦官与朝官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宦官和朝官纷纷拉拢外地势力非常大的节度使作为自己的外援。宦官韩全诲主要依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宰相崔胤则依靠朱温。901年,宰相崔胤为了剿灭宦官集团,就***天子诏令朱温带兵进入长安。朱温带兵击败了支持宦官集团的节度使李茂贞,并且挟持了唐昭宗入主长安,并且杀了几百名宦官。904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并且逼昭宗迁都洛阳(今属河南)。
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代唐建梁:904年八月,杀昭宗,立其子为帝,是为哀宗。次年,又将宰相裴枢等30余人杀死于白马驿,沉尸黄河,将大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天祐占四年(907年),朱温逼哀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就此灭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代。
长安城
对长安的破坏: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下令将长安百姓按籍迁移,全部迁往洛阳;为了在洛阳建宫殿,朱温令人拆毁长安宫室、房屋,将木料顺渭水漂下,整个长安城都变了废墟,关中地区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一、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说一说朱温(852-912),唐僖宗时赐名朱全忠,907年通过禅让,建立后梁。
二、朱全忠做了梁王后,由于他的根据地是河南,长安城受城西凤翔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李茂贞的压制,多次上表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常常命令洛阳留守张全义修缮东都洛阳的宫室。
二、1、904年(以下均为904年)正月十二,朱全忠密令宿卫都指挥使陈友谅包围崔胤住宅,杀死崔胤及亲信数十人。
2、正月二十一,朱全忠派部将寇彦卿上表称岐州军队已经逼近长安城,请唐昭宗迁都洛阳。
3、正月二十二,长安被驱赶迁移的老百姓,一路哭喊,并且大骂道:崔胤这个贼子召来了朱温来颠覆大唐社稷,让我们颠沛游离到这般地步!扶老携幼搬家的一个多月没有停息。
4、正月二十六,唐昭宗从长安出发了。朱全忠任命部将张廷范为御营使,拆毁长安宫室,衙门及民间房屋,取出木材,抛入渭河,顺黄河漂流东下,自此长安城成为了一片废墟。
知道的就这么多,欢迎批评指正。
天佑元年(904年),身为梁王的朱温商议将唐昭宗接到洛阳,担心唐室大臣反对,于是命令养子朱友谅***托昭宗诏令,诛杀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再上奏表坚决请求昭宗到洛阳,昭宗不得已听从了。朱温便下令长安百姓按籍迁移,拆毁长安宫室、房屋,将木料顺渭水漂下,在洛阳营建宫室。唐昭宗到达洛阳时,唐廷的六军侍卫之士,已经散亡殆尽,昭宗身边卫士及宫中之人均为朱温派来的人。
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后,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等地方实力派组成了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朱温决定举兵西讨,又担心昭宗会有所举动,于是决定杀死昭宗,另立新君。天佑元年(904年)八月,他指示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及蒋玄晖等人,乘夜暗之际,以入宫奏事为名,率兵进入内宫,杀昭宗后宫河东夫人裴贞一,闯入昭宗所在的何皇后椒兰殿,昭宗身穿单衣绕殿柱而逃,被追上杀死,年仅三十八岁。保护昭宗的昭仪李渐荣也被杀。蒋玄晖本来还要杀何皇后,经其苦苦哀求,才因朱温只下令杀昭宗而免其一死。
唐昭宗死后,朱温立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何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次年,朱温又命蒋玄晖杀死了李裕等昭宗九子。朱温认为唐朝的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才能顺利达到目的。朱温的得力谋士李振,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因而对这些所谓衣冠大族非常痛恨,同时也痛恨科举出身的朝士,也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于是朱温在滑州白马驿一举***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唐王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
天佑四年(907),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开平,史称“后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不合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不合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