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多少年

kodinid 3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长城修建的原因和背景?
  2. 长城的发展历程?

明长城修建原因和背景?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修建目的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

开发屯田,保护屯田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凡是修筑长城的地方,都要组织修筑长城的人和其随从家人,进行农牧业生产,以保证长城沿线的供应,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多少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蒙古人,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形成一套完整的“九边”防线,

其背景是农耕文明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决定的,修建长城古来有之,而明朝是一个“向内”发展的王朝,出生于农民的朱元璋思想作风比较保守,以致明朝的城墙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坚固厚实,比如南京城和山海关城墙,至今天仍屹立不倒(堪称千年大计),

而且朱元璋还规定了周边十五个不征之国,沿海百姓片板不得下海,全国设立卫所制,兵源由军户提供,军费除一部分自给外,由地方财政预算分配,

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多少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城其实从来也没有挡住游牧民族的铁骑,那明朝为何不惜财力人力修建呢?有人说防止老百姓不办护照就出国了,有人说为边境“互市”提供安全保障,提供足够的国防战略纵深,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长城就是“国门”,必须坚固无比,拒敌于国门之外,乃天朝上国脸面,

长城的发展历程?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真正开始修建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使其成为万里长城。自此之后,几乎所有统治中原地区的朝代都修筑过长城,包括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总计长度达50000多公里,持续修筑了2000多年。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历究上持续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它的修建,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000年的时间

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多少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关于这个问题,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道防御工事,其历史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为了防御外敌,开始修建城墙。当时的城墙主要是由土和木材构成的,常常被敌军攻破。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连接各个边境地区的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这条长城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和砖头,规模较大,称为“万里长城”。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分裂,长城的修建也逐渐停顿。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频繁,长城也多次被攻破。

4. 唐宋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1年):在这个时期,长城得到了修缮和加固。明朝时期,长城的规模达到了最大,有万里以上,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长城春秋到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长城 明朝 修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