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架空文李靖儿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架空文李靖儿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渊在建国之初为何要和突厥合作?
李渊出身关陇贵族,世代显贵。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号称天下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但唯独李渊成事,李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在李建成、李世民崛起之前,李渊已镇守一方、领右骁卫将军。与突厥及叛军作战多年,胜战无数。
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反隋虽然略有犹豫,但也是因为知己知彼、反复掂量的结果。多年招降纳叛、扩充实力的李渊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这一年不得不发难而已。
李渊用人不疑,知人善用,才会拥有天下雄师,顺便教导出李建成、李世民这等不世出的豪杰。
建国之初,与突厥合作,不是因为李渊怂,而恰是李渊成熟的政治智慧做出的正确选择。
公元616年,李渊被任命太原留守。突厥就动用几万人攻打太原。后来用计谋吓退了突厥大军,却被刘武周袭击攻进了汾阳宫(杨广的别宫),财物美女被抢掠一空。李渊被搞得焦头烂额,随时都有被杨广以失职为借口杀掉的危险。
这时的李渊却是派刘文静出使突厥,表示屈节称臣,并将“子女玉帛”奉上。
公元617年李渊起兵之前,李渊还亲自写手书给突厥始毕可汗:“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为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授金帛,亦唯大汗是命”。
李渊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土地归李渊,子女玉帛通通归突厥。
李渊为何要与突厥合作呢?
首先,李渊所在的太原,是军事要塞,却不是一个理想的根据地大本营。想成功必须攻取关中。
其二,进关中,太原是大本营大后方,不能失去。所以必须保护太原的安全。
李渊手下不过几万人马,全部驻守太原也根本挡不住突厥的进攻。根本无法分兵攻入关中。
所以,李渊***取示弱的态度,说与突厥合作,并答应突厥大量的分红。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和好,并给李渊兵马支援。李渊带军取关中期间,太原的确没有受到突厥的攻击。
合作只是权宜之计,当时的唐高祖李渊虽然建立大唐,但是实际上只是一个割据势力,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被其他割据势力扼杀掉,远远谈不上和后来的李世民时期的***相提并论。
当时除了唐朝之外,四周还有诸如割据西北的薛举、薛仁果父子,夏政权窦建德、郑***王世充等,他们对于新生的唐朝威胁很大,当时的李渊势力还无法达到压倒对方的实力,选择向突厥称臣,虽是无奈之举,但也能解除北面突厥的威胁,继而专心攻取其他割据***,事实证明,李渊的这一计策很明智,武德四年铲除王世充势力,武德六年,消灭窦建德势力,统一河北地区,武德七年,在消灭江南的辅公祏势力下,终于实现一统天下。
突厥是继秦汉时期匈奴北患之后,又一困扰中原王朝的游牧势力,早在隋文帝时期,因为隋文帝的持续打击,突厥内部分裂为东、西突厥,西突厥向中亚地区迁移,而东突厥依然盘踞在北方大漠地区,他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因为分裂而削弱,时刻威胁着南边的大隋。
到了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群雄争夺天下,中原地区一片混乱,给了突厥势力可乘之机,突厥恃强经常南侵中原,让各路诸侯头疼不已,而突厥实力太强大,他们为了灭掉其他割据军阀,不得不纷纷选择向突厥称臣,希望借助突厥的力量消灭自己的对手,可以说在隋末这段时期,突厥是影响当时中国的一支很重要的政治力量。
作为一代枭雄的李渊,自然明白巴结突厥的重要性,在统一天下这个夙愿面前,选择北面称臣
突厥又算得了什么,何况李渊只是表面合作,为了只是希望突厥不在背后突然袭击自己,他的依靠重心始终是自己人,包括他的儿子李世民、李建成,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大将之才,对于和突厥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如即若离,貌合神离的样子。
在安抚好北方的突厥后,他开始腾出手来,全力消灭阻碍自己的统一步伐的割据军阀们,从历史进程来看,他的战略是很成功的,一统天下后,***也迎来了辉煌的时期,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王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架空文李靖儿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架空文李靖儿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