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李勉的历史环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李勉的历史环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唐时期的典故?
汉朝典故:金屋藏娇
汉武帝刘彻四岁时,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刘彻之所以能当上太子,全靠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帮助。长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就是皇后。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于是长公主把目光转向了刘彻。有一次,她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做妻子,刘彻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大方地表示: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汉景帝见儿子有这样的气魄,也同意了这门亲事。 后来,刘彻做了皇帝也娶了阿娇,造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实践了小时候的诺言。
唐德宗一朝有几个宰相?
唐德宗李适时期的宰相:35个
崔佑甫、常衮、李勉、杨炎、卢杞、马燧、关播、萧复、乔琳、刘从一、姜公辅、卢翰、李晟、张延赏、韩滉、崔造、柳浑、李泌、董晋、赵憬、陆贽、贾耽、卢迈、崔损、赵宗儒、郑余庆、杜佑、齐抗、高郢、郑珣瑜、张镒、刘滋、齐映、浑瑊、窦参。
唐朝宰相李勉好心释放死囚,非但没得到回报还险些被杀,最终结局如何?
作为自古以来便讲究礼仪的民族,中国人一向信守“知恩图报”的理念,只有对对施恩者给予回报,才能保障不丧失自己的人格。但凡事都有例外,某些忘恩负义的***之徒,非但不会回报恩人,甚至还极尽所能地去迫害乃至谋害他们,其行为令人发指。这样的事例史不绝书,其中的典型,便发生在唐朝宰相李勉身上。
李勉字玄卿,出身于近支皇族,是郑惠王李元懿(唐高祖第十三子)的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以勤学经史、沉雅清峻著称。李勉在唐玄宗在位时出仕,最初担任开封县尉,后入朝辅佐唐肃宗,因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功勋,由此得到擢升,在朝廷、地方上屡任要职,最终在唐德宗年间升任宰相。关于李勉的这段轶事,便发生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几年。
且说,李勉在天宝年间(742-756年)担任开封县尉时,掌管治安捕盗事宜,在任期间擒拿奸邪、揭发恶事,颇有一番政绩(“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见《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一》)。某日,李勉审理在押的***犯时,有一个相貌不俗的囚犯向他申诉冤情,请求给他一条活路。李勉觉得他看上去是个好人,恻隐心大动,便认为他的确是受了冤枉,因此心一软便把释放出狱。
按照当时的制度,县尉拥有紧急裁决权,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意志***、放人,因此李勉这样做,并没有得到上司的批评(“李汧公勉为开封尉,鞫狱,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见《唐国史补·卷中》)。不仅如此,李勉还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善事而暗自庆幸,丝毫没想到数年后,会险些被自己释放的死囚害了性命。
李勉(717~788年),字玄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唐朝宰相,郑惠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
李勉任开封尉时,审理犯罪案件,一个囚犯很有气概,请求活命,李勉便放了他。几年后,李勉被罢官,游历河北,偶然碰到这个囚犯。囚犯把他接回家中招待,因难以报答,竟在妻子的唆使下动了杀心。李勉得到囚犯家僮仆的通知,连忙骑马逃跑,驰到半夜,已行了百余里,便在一个渡口的客店投宿。店主问他:“此处有很多猛兽,你怎敢连夜赶路?”李勉就把前后经过讲述一遍。还未讲完,房梁上便跳下来一个人,道:“我几乎误杀长者!”随即离去,在天亮时又提着囚犯夫妻的人头回来,交给李勉。这个故事后来被收录在《醒世恒言》中,名为《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李勉的历史环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李勉的历史环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