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有趣的人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有趣的人的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西洪洞县的明代监狱,因谁的故事而著名?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起解,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明朝最著名的八大案?
奇案一:扬州城四命奇冤案
奇案二:周新房审锦衣卫案
奇案三:真***满仓儿案
奇案四:真***李福达案
奇案五:锦衣卫处女变***案
奇案六:明世宗泄私愤无辜良民变凶手案
奇案七:孝感乌鸦替无辜死者鸣冤案
奇案八:潮州邹士龙冤害门婿案
奇案九:曲阜***被奸杀奇案
奇案十:明宫三大奇案
靖难遗孤历史?
“靖难遗孤”是在靖难战争中遗留的孤儿。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由皇帝、藩王、外戚、驸马组成的家天***制,应该能够在权力、礼法和亲情的共同作用下稳固地支持大明王朝的江山。
然而,文弱的侄皇帝与身边的书生们未能掌握制约桀骜不驯的叔王的办法,朱元璋最初设计的制度终于酿成大祸。在这场战争中,皇亲国戚们纷纷参战,投向不同的两个阵营。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是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决定削藩而引起的。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清代大学者、《〈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在《明史十二论》中将“靖难之役”、景泰末年的“夺门之变”以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称为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三大案”
明朝的衡王朱祐楎有哪些故事?
朱佑楎,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1538年8月30日(嘉靖十七年八月七日)去世,谥号恭王,葬于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
关于朱佑楎的故事,基本没什么记载。唯一记载的一个故事跟古琴有关系。
正合式古琴,是古琴的样式。正合式古琴是衡王,也就是朱佑楎所创制。朱佑楎所制的正合琴名“仲令”,后人又称为“衡王琴”。“大巧若拙”一词在此样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琴首、颈、肩、腰等处,浑然一体,一线直下,无一丝变化,此样式若冠之以“素琴”再恰当不过。正合式为明代以后出现一种样式,因其造型素净、大方,也颇得女性喜爱。
《古琴纪事图录》一书选入了一张名为仲令的明琴,样式便是正合式。面底俱松木制。正合式古琴传世量较少,此书中也仅录此一例。
朱佑楎(1479年12月8日―1538年8月30日),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1538年8月30日(嘉靖十七年八月七日)去世,谥号恭王,葬于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
史书记载也短短几句。
“衡恭王佑楎,宪宗第七子。弘治十二年之籓青州。嘉靖十七年薨。子庄王厚燆嗣,尝辞禄五千石以赡宗室,宗人德之。隆庆六年薨。子康王载圭嗣,万历七年薨。无子,弟安王载封嗣,十四年薨。子定王翊镬嗣,二十年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有趣的人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有趣的人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