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明朝名将戚继光

kodinid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戚继光更像是发明家?为什么是明朝著名将领?
  2. 明朝抗倭为何大多数人只知戚继光而不知胡宗宪?

戚继光更像是发明家?为什么是明朝著名将领?

大明名臣戚继光,这个人,人品不错,悟性很强,具有超前的思维意识,对新事物理解适应接受很快,一生原则立场相当坚定,始终站在国家的立场之上,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使倭寇闻风丧胆,他的战略战术相当精湛,他对易经有很深的造诣,安现在来说,他的占位应该是将军级别,实战司令,应该是这样……

与其说戚继光是发明家,不如说是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因为他的很多发明都是为了更有利于作战杀敌,获取战争的胜利。

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明朝名将戚继光-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戚继光,卒谥武毅,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为抗击倭寇主要进行的变革有①:针对倭寇善于设伏,喜短兵肉搏的特点,创造命名为”鸳鸯阵“的新的战斗队形。这种战斗队形主要特点为以十二人(队长一人,长盾牌手藤盾手各一,狼筅手二人,长***四人,短兵手二人,火兵一人)为一作战单位,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二才阵,三才阵)。②: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顶端装上铁枪头,两旁枝刺用火熨烫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药。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并通过前端茂盛的枝叶为后对提供掩护。③:戚氏军刀是戚继光针对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制造的武器。戚继光吸收倭刀的长处,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良,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的缩小,刀尖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条镐线,刀背有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减轻刀刃整体重量但是不减少刀刃的强度。④:戚家军装备的火炮被称为“虎蹲炮”,在与倭寇作战时,戚继光发现,鸟铳精准,但杀伤力太弱,佛朗机有杀伤力但非常笨重,于是戚继光便发明创造了“虎蹲炮”,比鸟铳杀伤力大,比佛朗机轻,便于携带。

戚继光在抗击北部边境鞑靼骑兵时在长城设计建造“空心敌台”,并设计制造设备“车营”

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明朝名将戚继光-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综上所述戚继光的设计发明都是为了抗击敌军,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所以他是一个兵器专家,军事工程家,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明朝抗倭为何大多数人只知戚继光而不知胡宗宪?

为什么我们现在一说明朝抗倭,首先就会想到戚继光,而胡宗宪却少有人提及?

我个人认为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明朝名将戚继光-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戚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从1546年开始负责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宜,并从那时候就开始立下了抗倭的志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其后在1553年,得张居正推荐,官升署理都指挥佥事,负责管辖25个卫所的抗倭抗倭事务。

1555年,戚继光又被胡宗宪调往浙江抗倭,官职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个郡的抗倭任务。

此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倭,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首先来说,在抗倭一事上,戚继光与胡宗宪不在一个层级。


胡宗宪是文官,封疆大吏,当时是直、浙总督,统管南直隶、浙江以及福建的抗倭事宜。

而戚继光是武将,因抗倭有功被胡宗宪从山东调到他的麾下,到南方继续征战倭寇。

明代有以文制武的传统,文官最看重的是文治教化之功,看不上那点军功,所以通常不会去宣扬自己的军功。

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影响:一胡宗宪是严嵩起用的,封建王朝官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比皆是。同样一人犯错,九族株连,严氏父子倒台没有株连已经难能可贵了;二戚继光文治武功兼具,不仅仅实实在在的军事成就,更有影响深远的军事著作;三胡宗宪没有影响深远的历史功绩供后世广为流传。综上所述,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叫“事件营销”的宣传效果不同。

戚继光与胡宗宪都是民族英雄,地位和名声不同,关键是戚继光在军事上有很大建树,发明抗敌武器、***取抗倭战略战术、义务招兵、对古代兵制的改革、治军严明而称“戚家军”,

这是胡宗宪所没有的“战果",胡宗宪按部就班,当然与戚继光无法比。

另外,冷兵器时代人们"尚武",戚继光自己也"武功高强",冲锋陷阵,杀乱英勇,

因此,名声大振,成为民族英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戚继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继光 抗倭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