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首辅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首辅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首辅叶向高简介,叶向高怎么死的?
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他们霸占台湾的图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鼓励、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东沙大捷后欣然赋诗相赠。
叶向高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善于决断大事,为万历皇帝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向高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初年,叶向高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请问明朝的内阁首辅也必须要同时兼任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吗?
当代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明代内阁首辅并非宰相。而且内阁权力不同时期也大不一样。明太祖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最初他们都只是一些顾问性质的皇帝近臣,***朱元璋处理一些琐事,类似今天的普通秘书。 明成祖朱棣篡位后,仅过一个月便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等7人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此后渐渐有了“内阁”之称,但这时内阁大学士官职品级只有五品,而且地位相近,没有明显的首次之分。开始类似秘书处秘书长。 之后内阁权力地位日趋上升,内阁官员间渐渐有了主次之分,经太宗、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到复辟的英宗,李贤二度入阁,英宗命其“掌文渊阁事”,加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地位独尊,内阁首辅产生。但此时内阁尚有六部与之相争,一些如吏部、礼部等部尚书地位不在内阁阁臣之下。 一直到嘉靖朝,内阁在阁、部之争中占据上风,没有加官的阁臣也位列尚书之前,此时内阁首辅权力开始踏上高峰,文臣中已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存在,但内阁首辅虽有票拟权,却没有独立裁决的权力,仍是承旨办事,权力再大也被“祖制”压着,没有完成宰相化,虽然有少数首辅,如张居正,利用自身威望加皇帝年幼,在位期间取得了一些几乎等同宰相的权柄。 张居正死后的悲惨下场,使得继任者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同时因为张居正的擅权,神宗开始夺取内阁权力,首辅的权势开始日趋衰落,权力地位下滑,已难以发挥作用。到天启、崇祯朝,内阁成员几乎成了皇帝甚至宦官的家臣,内阁几乎名存实亡。
对于明朝内阁首辅徐阶高拱张居正,怎么评价?
徐阶,老谋深算,能屈能伸,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徐阶对于铲除严嵩一党是有大功的,隐忍多年,积蓄力量。在处理时期上,徐阶其实比严嵩更能揣摩嘉靖的心思。该忍的时候就要忍,徐阶带出了张居正这样的好学生。该出手的时候也绝不含糊。而且方式更加老辣,徐阶给严世藩定的罪名都是诬陷,但是严世藩也确实该死,所以就不管怎么个罪名了,只要能达到目的。所以说,徐阶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徐阶相对于张居正,格局就小了一些,徐阶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是很聪明的,对于国家改革的大事,没能做出太大的贡献。但是徐阶的功绩不可抹杀,政治斗争不是谁都能坚持下来的,要是当时让张居正和高拱来对付严嵩,绝对是不行的,徐阶的作用在那个时期是很大的。可以说,是徐阶给张居正做了铺垫。
高拱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是心胸不是很宽阔,也是有私心的,而且有专权的心思,培植自己的势力。高拱对于国家的改革作出了一定贡献,担任首辅期间也算是比较不错的但是他就没学会徐阶那一套,最终还是被政治斗争打垮了,因为和万历皇帝还小,他又打压司礼监,有轻视皇帝的嫌疑,皇帝不能容他了。高拱是方法用的 不对。总体来说,高拱是个实干家。
张居正是个改革家,有大格局,为了最终的目的,可以隐忍,方法可以不光明正大。但是他和徐阶不同的是,张居正的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缓解百姓压力。他是有大情怀的人,他的改革使得明朝出现了转机,否则早就爆发农民起义了。张居正有大才,也有小毛病。很多事情被人诟病,但是不管怎样,对张居正的评价是极高的。只是张居正不懂得急流勇退,皇帝觉得他权力太大,自己没权威,张居正死后,他家被抄家,家人被逼死,实在悲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首辅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首辅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