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明朝服装说历史,穿明朝服饰

kodinid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穿明朝服装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穿明朝服装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不同年龄的服饰?
  2. 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为什么能完整地躲过清初的暴力政策?
  3. 明朝之前,黎民百姓的服饰用什么材料?为什么自称草民?

明朝不同年龄的服饰

男子服饰

1.明代男子服装,以袍衫为尚。

穿明朝服装说历史,穿明朝服饰-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团领衫、补子、幞头

①明代公服: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

②幞头,在明代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专用头衣。常服中的幞头称“乌纱帽”,前低后高,圆顶,翅钝圆,帽内用网巾束发。帝王所用幞头名“翼善冠”,折角向上。

穿明朝服装说历史,穿明朝服饰-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直裰/直身,右衽、大袖的宽敞袍式,背间中缝直通到底,明时僧道亦服。明初儒生都穿蓝色四周镶黑色宽边的直裰,时称蓝袍。

4.罩甲,是超短袖、对襟或大襟,长度在膝下到足背之间,衣身紧窄的式样。

5.巾帽,一般人常用巾和帽,明代巾帽除***用唐宋还有元代的部分保留,所以明代巾帽比较多样。如“四方平定巾”、“东坡巾”、“平顶巾”、“***一统帽”(又称小帽,即瓜皮帽)等。

穿明朝服装说历史,穿明朝服饰-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女子服饰

1.主要有:衫、袄、霞帔、比甲、裙子等。命妇服包括: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组成。

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为什么能完整地躲过清初的暴力政策

我想可能是因为所在地的关系吧,孔府毕竟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象征地,而清朝入关后,一开始是和所有改朝换代的新统治者一样,实行各种政策争取大多数百姓的人心,到了清朝自然就是争取汉族人的人心了。所以就不可能在开国初期就做出暴力政策。主要政策就是:1为明崇祯帝发丧,令官民服丧三日。2明官吏降附者,各予升级,仍令视事。3税费除正额外,一切加派进行废除。4礼俗衣冠暂用明制。

而过了2年后,清***才突变,开始强制推行一些民族压迫政策。那时候也应该是清统治已稍微稳定,如果他们动了汉族的精神圣地,也许会带来巨大的反弹,反而影响其统治。并且在清入关后,中原地区先后存在四股主要反清势力,那时候恐怕清***已有点自顾不暇了,这才使得孔府的一些旧藏可以保存下来吧。

以上为个人推测,给你一点参考吧,不过历史上的东西很多是分析不清楚的,即便是当时的人也不一定能清楚。

明朝之前,黎民百姓的服饰用什么材料?为什么自称草民?

这是中国人谦卑一种表达方式,是中华文化中儒教的一部分。例如,把自已的妻子说成“糟糠”,将自已的儿子称之“犬子”等等……古人在介绍朋友时,将自已的身价放低一点,显得很有礼貌有教养。

之前看吴晗先生的《明史简述》的时候,有过关于明朝服饰的记载,感觉比较的有意思,跟这道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明朝之前,由于棉花的种植范围很小,棉纺织品还没有成为衣服原材料的主流。所以不同的人穿衣服有很大的区别。

穿衣主要分为三种:

主要穿丝织品,以蚕缫丝织就而成。这种衣服一般做工考究,用料优质,所以穿上非常的舒服,而且看起来比较的华美。像现在苏州丝绸就属于这种,即使放到今天价格依然昂贵,古代更不必说。所以说一般只有官宦之家会穿。

主要穿的就是粗布衣服。可能你会比较的纳闷了,他们经商一般都是家财万贯,不会连个丝织品都买不起吧,何必要穿不舒服的粗布衣服呢?买当然买得起,但是法律规定他们不许穿。主要是因为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要保证老百姓踏踏实实的种地,主要***取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这其中就对商人的服饰做出了规定,只准穿粗布衣服,不许穿华贵的丝绸,否则就是逾制。

主要是农民,也就是你说的草民。他们因为贫穷,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穿自己家缝制的粗布衣服。一般多为麻制品。

《论语》记载,“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草就是指的老百姓,久而久之,草民就成了老百姓的一个代号。除此之外,诸葛亮《隆中对》曾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其中的布衣也多指一般百姓。

而从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因为国家养兵需要钱,官僚机构运转需要钱,而棉花属于经济作物,效益比粮食要高的多,这一时期棉花的种植技术也比较的成熟。所以朱元璋就在一些适宜种植棉花的地方,大力提倡种植棉花。等棉花种植面积,产量上来以后,价格便宜了一点,越来越短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穿的起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棉花就逐渐成为了制衣的主要原材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穿明朝服装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穿明朝服装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服饰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