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到唐朝的历史,汉末到唐朝的历史变迁

kodinid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末到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末到唐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相比汉末南北朝战乱对长安的破坏更大,汉末长安为何迟迟不能恢复元气?隋唐时长安又是如何重新成行政中心?

相比汉末南北朝战乱对长安的破坏更大,汉末长安为何迟迟不能恢复元气?隋唐时长安又是如何重新成行政中心?

长安成为行政中心有它的历史地理条件。如果只是将王朝定都历史简单回顾一遍,得出因为统治没有定都长安,所以长安没有重新成为行政中心,这就是典型的因果倒置了。事实上,正是因为长安已经不再适合作为行政中心,所以王朝统治者才没有定都长安。
历史上,长安作为首都,是从秦***诸侯开始的。从地理上看,长安要作为辐射全国的都城,必须满足几个必要条件:有巴蜀之利,有运河之便(隋唐),有崤山之险,有西北之患。这样才能形成囊括宇内的气势,同时也有定都的意义。失去其中之一,都不行。失去巴蜀,则长安最多只能成为一割据政权的中心。南北时期就是这样。那汉末的三国***为什么没有以长安为首都?因为唯一有希望实现统一魏国,失去了巴蜀。巴蜀正是蜀汉刘备的地盘,是他形成鼎立的根据地。蜀国倒是很想以长安为中心,诸葛亮六出祁山,最接近长安的一次机会是魏延的子午谷***,可惜这个***被诸葛亮求稳第一放弃了。试想,如果那时长安是魏国的都城,子午谷***是不是更有可能实施?因为回报太大了,一国的都城被斩首的话,蜀国还真有可能顺势实现统一大业。
失去了运河之便,则长安失去了成为都城的经济条件。前期的王朝西汉以长安为中心,还可以依靠关中平原和巴蜀的粮食实现自给,但西汉以后就不行了,人口剧烈增长,到了唐朝,长安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国际性大都市,而关中平原则早就由于过度开发而难以为继了,所以运河成为了长安的命脉。宋朝没有以长安为都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河堵塞,关中疲敝。宋太祖曾经想迁都洛阳,继而再迁长安,恢复长安昔日的繁华,但可惜在政治角逐中失败,这个***被以赵光义为首的群臣阻止,长安失去了最后一次成为都城的机会。
最后,没有西北之患,则长安失去定都的政治意义。汉唐的边患在西北,明清的边患在北方。这是汉唐以长安为中心,明清以北京为中心的政治意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冠冕堂皇,当然,这一切还得以现实为基础。明清以北京为都城,除了延续历史(北京从辽金元开始就已经被营造出了都城的气象和规模),还有就是有江南之利,有运河之便,有长城之险,有北方之患。而同时的长安,除了传说中的崤山之险,已经一无所有。
最后,正面回答题主的几个问题:
1. 汉末长安为何不能恢复元气成为都城?因为处在魏蜀的边缘争夺地带。魏国不敢(巴蜀被蜀汉控制),蜀国不能(长安被魏国控制)。
2. 隋唐时长安又如何重新成为行政中心?因为四大条件都满足了,特别是京杭大运河修建,让长安在关中凋敝后继续有了成为首都的经济条件。(京杭大运河,并非只有北京到杭州的南北线,还有一条是长安到杭州的东西线,不过东西线比南北线更早衰落罢了。)3. 为什么南北朝长安没衰落,五代就衰落了?其实,战乱都导致了长安衰落,所不同的是,南北朝以后隋唐重新经营长安,因为营建长安有条件也有必要。五代以后,宋王朝放弃经营长安,因为那时候营建长安有条件但可能已经没必要了(太祖认为有,太宗认为没有,最后是太宗赢了)。

4. 为何五代以后没有以长安为帝都了?因为五代以后,特别是宋朝太祖太宗那次争论以后,长安既失去了经济上的可行性,又失去了政治上的必要性。

长安长安,心中永不落的都城。

汉末到唐朝的历史,汉末到唐朝的历史变迁-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单的说,

汉末长安的破坏只是人口的流失,生产力水平低下降,自然环境未被过度破坏,连黄河水那时都变清了。

唐代以后的长安,更多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与东部相比人口、经济等相对优势的减弱。

汉末到唐朝的历史,汉末到唐朝的历史变迁-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隋唐建都关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西魏以来的“关中本位政策”,即以关陇贵族作为王朝的统治基础。而导致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关中本位政策的破坏,像武则天以洛阳为神都,就是为了避开关陇势力,可对关陇势力的打压,却导致了朝廷用兵只能仰仗胡人少数民族,于是就造成了恶果。

而东部、南部的不断开发,致使重心不断东移南迁。

其实关中也不是不好,和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比并不差,只是放眼全国,关中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汉末到唐朝的历史,汉末到唐朝的历史变迁-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末到唐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末到唐朝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长安 都城 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