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背景

kodinid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土木堡之变给明朝有什么影响?

土木堡之变给明朝有什么影响

土木堡之变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明初建立皇权、勋贵、文臣三足鼎立的朝堂格局。土木堡之变,明朝的勋贵集团元气大伤,和文臣分庭抗礼的勋贵武将战死无数,后来的北京保卫战,文臣拥立新皇,打败了围城的蒙古军队,而勋贵武将没有足够的威望能够在朝堂上与文臣竞争话语权,造成了后来明朝文贵武贱的新格局。

原本皇权、勋贵、文臣相制约的权利架构变成了皇权与文臣的直接对抗,皇帝不得不加大对宦官和东厂锦衣卫的依赖,借此加大与文臣的对抗优势。由此产生了文臣对皇权的压制,明朝中后期,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在文臣的监视下,皇帝连出宫都要与大臣斗智斗勇,最后连直接调动军队的军权也落到了文臣的手中,军队出征和边关统帅都是文臣为主,武将只能作为文臣运筹帷幄的棋子。正德皇帝为了重新取得军权,不惜偷跑到边关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指挥军队,树立皇帝在军中的威信,不过正德死后,后来的明朝皇帝依然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利,正德皇帝算是在与文臣的对抗中失败了。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一个“蝴蝶”,虽然从表面上看,它对明朝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如果从后世的角度去看这件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对于“土木堡之变”给明朝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其实应该说是八年之后发生的夺门之变。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石亨等人联合前任皇帝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夺门之变后,石亨等人向朱祁镇进言杀死在北京保卫战中立有大功的于谦。虽然说仅仅杀死一个于谦对于一个朝代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在杀死于谦后,石亨居功自傲,宦官曹吉祥也因为在夺门之变中有功,开始横行霸道。最后,竟然演化到了要弑君篡权的地步。

虽然说他们并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情却引发了朝廷文官之间的争斗,与明朝武将地位的下滑。自此之后宦官也逐渐的走向历史舞台。可以说明朝后来的宦官专权、文官党争都是由夺门之变引起的,而之所以会出现夺门之变,其最初的原因与“土木堡之变”分割不开。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一个对明王朝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明朝的武备力量及部署。在土木堡之战中,明朝三大营的精锐损失殆尽,虽然说这一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明朝的统治地位,但从此以后明王朝的武备部署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

其实,自古一来中原王朝的边境就屡屡受到其他政权的威胁,但他们的目的几乎也就是以“钱粮”作为目标。瓦剌对大明的进攻目的也无非如此,可问题就出自于王振身上。他为了立功表现,鼓动朱祁镇亲征,而他又无指挥能力,所以导致作战的失败。

可这一次失败之后,明王朝对边境的控制能力就明显的下降了。由之前的战略进攻转变为了之后的战略防守,于是九边防御体系形成。所谓的九边指的是北部边防线上的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这一战略体系其实早在朱元璋时代就开始设立,只不过在“土木堡之变”前,这个体系都是作为进攻跳板存在的。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是“土木堡之变”后,这个进攻体系已经遭到了破坏。在之前,九边重镇的边军都是***用屯田制度的,可是之后由于明王朝中央***的实际控制力有所下降,九边重镇的士卒逐渐沦为了驻守九边的高层的“私人用品”。他们开始相继侵占九边周围的屯田,而且还命令士卒为他们种植。从此之后九边的士兵武备衰弱,作战能力直线下降。

不仅如此,“土木堡之变”后,明王朝因为在这一战中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为了解决兵力不足开始了“募兵制”。这一改变看似并不重要,因为“募兵制”与之前征兵所***用的“军户制”并无法构成一只部队战斗力强弱的标准。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募兵制”是需要大量的军备开支的。大家都知道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财政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虽然说“募兵制”不会是决定财政问题的因素。可一只部队的消耗有多大,需要多少国家开支,这个数字大家也是可以想象一下的。

而我们在文章上面提到的朱祁镇是在王振的蛊惑下决定亲征的。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意味着皇帝与内阁产生了分歧。可如果土木堡之变不是以失败而告终,或许朱祁镇的威望则可以提升,使得皇权得以巩固。但他的结果却是失败的,这样一来皇权不仅没有巩固,还进一步的加速了皇帝与臣属之间的离心离德。而为了加大皇权统治,就出现我们上文所说的宦官专权。

从上述来看,土木堡之变虽然没有动摇明王朝的根基。但也的确可以称为明朝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土木堡之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明朝从此由盛转弱,这是明朝国力的转则点。就像“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影响是一样的,可以说这是改变明朝命运的一次战争

大明王朝传至英宗朱祁镇朝,已历经近百年五帝,尤其经历了祖父朱高枳和父亲朱瞻基的“仁宣之治”,大明的国力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强盛。此时的明英宗在位看到大好的一片江山估计也会生出万丈的豪情吧。可是,每个时代他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人物存在,此时的不安分的家伙就是他--明朝瓦剌太师也先。

也先画像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也先倾入大明领地,此时的英宗皇帝正年轻气盛,一想到当年太祖朱元璋一生奇战无数,自己身为后裔应该也差不到哪去吧。于是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英宗竟然亲征了,匆匆把两岁的儿子立为皇太子。可是,他没有想到,老朱家打仗的天赋已经在近八十年的太平盛世中已经消磨殆尽。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大明精锐死伤无数,文臣武将消耗殆尽。至于于谦为应对政治危机,拥挤英宗的弟弟为皇帝,后来又被英宗发动政变皇位给夺了回去,这是后话。


明英宗画像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土木堡之变,首先挫了大明的国运;然后损失了大量的文臣武将;最后损失了明朝最精锐的部队神机营。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王朝便向衰弱的深渊走去,无法自拔,纵然中间有一两个皇帝(明孝宗),一两个能臣(张居正)想改变大明的国运,无奈,只能徒劳!

土木堡之变画作

所以“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由盛到弱的转则点,也是大明王朝国运的转则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文臣 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