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架空历史唐朝李恪即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架空历史唐朝李恪即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世民选择继位者,为什么不选李恪或李泰。是因为无德吗?
李世民起初最爱的还是太子李承乾,但是李承乾与李泰两个人斗起来了。李世民深知,他自己就是杀兄弟,逼父亲退位才得到的皇位,他可不想让这种事情再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于是毅然决然两个儿子一起放弃,谁都不立。不久,太子李承乾谋反了,不过谋反失败了,李世民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李世民很痛心,没想到儿子也要造他的反。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感到失望,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然而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大错特错,但唐太宗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实在忍不下心来杀了他,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法律规定,这该如何是好呢?最后唐太宗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朝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承乾?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唐太宗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爱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此后,李世民接下来又喜欢上了老六李恪,这个李恪是最像李世民的,不仅长得像,性格也像,非常英武,哪哪看着都好,只可惜,他有一个致命的原因令他成为不了太子,就是他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说,他是隋炀帝的外孙。如果真立他为太子的时候,这到底是唐朝还是隋朝啊,如果隋朝又翻了案呢?所以老六李恪也不行。
李世民考虑到长孙皇后生下了的孩子除了李承乾与李泰,只剩下李治了。没办法,李世民就立了李治为新太子。李世民深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于是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此后,李世民非常耐心地教李治这应该怎么做那怎么做,细致入微,生怕他的理政军事能力不够。后来,李世民驾崩了,李治即位为唐高宗。
李世民选择继位者,其实对于李泰和李恪他都是有考虑的。
李世民重新选太子要从李承乾造反开始说,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李承乾被废。而当时其实李世民的第一选择是李泰,不过李泰只能说是自己作死。
对于李承乾的造反,李世民调查的结果就是,当中也有李泰的原因,而李泰更是说出:我若继位,杀子传弟这样的话。这不仅李世民接受不了,就是朝中的大臣也不能接受,所以李泰也就被排除了。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李泰继位之后,李承乾和李治的生命没法保证,这也是李世民的考虑。
至于李恪,李世民在排除李泰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李恪。不过这就要提到一个人,长孙无忌。他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的亲舅舅,他是极力反对李恪当太子。而李恪无法成为太子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朝廷中的大臣不支持,原因就是李恪的身份。
他是李世民的儿子,可是他也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就这个身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有很多人忌惮。李家的天下本身就是造反隋而得来的,朝中的大臣也多是跟随造反的人。如果李恪当了皇帝,大臣还怎么过。
这也就是大臣都不支持李恪的原因,虽然李世民中意李恪,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没有办法。加上当时的长孙无忌死顶李治,这次有了李治的继位。
而选择李治当太子,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治的性格。李世民认为李治的性格比较软弱,选择李治成为太子之后,他的另外两个嫡子李承乾和李泰都有活命的机会。
不过最后李世民也是后悔选了李治成为皇帝,并且有了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的感叹。不过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到了晚年,没有了换太子的可能,只能也只会是李治成了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架空历史唐朝李恪即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架空历史唐朝李恪即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