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长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长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到了明代才建成多长的长城?
明王朝从其建国开始,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修筑、加固了北部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气势雄伟,蜿蜒13000多里。明代长城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成为世界上的一项伟大的古老工程,被现代的一位外国政治这家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明王朝的统治者除***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陆地周边防务外,还继承了元朝重视海防的传统,继续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军务,并于明洪武初年,开始在沿海设置卫所,建立水军,以抵御倭寇。到了明朝中期,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已分别建立了54个卫所,(每卫约5000人);127个千户所(每所约1000人);230个巡检司;1338座烽墩烽堡,有效地防御了倭寇对我海疆的入侵和骚扰,维护了元代以来统一起来的辽阔疆域。
明代长城又称为边墙,总长一万二千七百余里。鸭绿江到山海关一段修建不甚牢固,毁坏严重,今已几乎不存。山海关至嘉峪关一段,工程坚固,遗存较为完整。由于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因此又称为九边。
北京现存长城遗址绝大多数为明长城,横跨北京军都山和西山山区的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六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城墙现在仍是北京市与河北省的界墙。
明代是推翻元朝建立起来的全国政权,明长城因防御蒙古各部南下而建,前后大规模修建长城数十次,峻垣深壕,筑垒建隘,历时200多年,役夫不计其数。
明代长城和明长城是一样的吗?
明代长城和明长城是同一条长城的两个不同称呼,都是指中国明代时期修建的长城。
明代长城是指中国明代时期修建的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的一部分,其修建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历时近300年,直到明朝末年才基本完成。明代长城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中原地区的安全。
而明长城则是指明代时期修建的长城的总称,包括了明代修建的各种长城和边墙,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明代长城和明长城是同一条长城的两个不同称呼,都是指中国明代时期修建的长城。
明长城先后用时多少年?
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2、明中叶(1448~1566)长期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以下长城重镇。
3、明后期(1567~1620)隆庆、万历之际,蒙古族俺答部 与明王朝议和互市,北方边境稍安,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拓边建宽奠、孤山六堡,继而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
明朝为什么要修长城,它和秦朝有何区别?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主要防御瓦剌、鞑靼
秦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主要是防御匈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长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长城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