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乾隆大清腐朽了多少年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乾隆大清腐朽了多少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那要看明朝和清朝的起止年份怎么算了。
题主说明清两朝均享国276年,估计你的算法是这样: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并扫灭元朝,一统天下算起,共276年;清朝则是从1636年皇太改国号为清算起,亦是276年。
但一个朝代开国和结束的时间,往往是有争议的。比如明朝的结束时间如果按照南明灭亡的时间1662年算的话,那就是294年;再比如清朝如果从1644年入关定鼎中原算起,那就应该是268年。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朝代的起止年份,应该从它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到它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告终。所以,明朝应该是从1368年至1644年,共276年;而清朝应该是从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
至于巧合或是天意,则实在无从谈起。但我们可以发现,秦以后的王朝几乎没有超过300年的,这倒是个巧合,但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往往是因为一个王朝建国初期人口少而土地多,***承载量足以支撑人口的需求,加之统治阶级励精图治,节俭治国,轻徭薄赋,这使得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一般来说,王朝建立100年左右便进入盛世,盛世滋生,进而超越***的承载量,加之统治阶级开始***奢侈,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自耕农沦为无地少地者,国家的税收也大打折扣,贫穷也就逐渐袭来,随即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在王朝中后期,国家为应对对外战争大肆增加赋税,人民不堪忍受贫穷,开始发动起义,而为镇压起义,朝廷又要更多的增收赋税以满足军费的开支,甚至授权地方实力派去镇压起义。由是中央衰微,地方分权增强,王朝逐渐失去民心和权威,进而走向灭亡。
只能说又有巧合,也有天意,还有题主算错的数字。
先来看看题主说的明朝和清朝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也是在这一年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到了北京,天津等地,也正是宣告者蒙古统治中原98年的历史结束了。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煤山***,大明宣告结束。总共276年的国祚。当然南明小朝廷还坚持了几十年的,这个后面再说。
清朝这个算法就比较多了,如果以皇太极改金为大清开始那么就是1636年,那么到1912年溥仪退位结束,那么就是题主说的276年国祚。那么这个就和明朝完全是一样的了。而现在这个观点也是很多人接受的。
但是我觉得清朝的国祚不应该送1636年算起,至少应该从1644年大明的灭亡,清军的入关开始算起,那么就是268年的国祚。为什么说是至少从这一年算起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清虽然入关了吗,但是还没有统一,这个时候的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还有张献忠的大西***都还是在的,南明小朝廷也还一直在坚持,一直到了1658年清军才攻入云南,1662年南明永历帝才被杀,南明结束。
一般我们说一个朝代应该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质疑西晋和南宋的原因了,因为他们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了,而清朝在一开始入关的时候就没有统一,更别说皇太极1636年只是改金为大清而已,所以不应该从1636年算起。
当然就算是题主说的两个朝代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只能说是巧合或者说是天意吧,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清朝得国不正,也许正是因为得国不正,所以上天才会没有让清朝的国祚超过大明。当然前期的清朝我们就不说了,只是清朝在后期的做法太不得人心了。所以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清朝。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27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306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19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44年你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0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15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4年。
明朝享国276年是没有异议的,从朱元璋1368年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大明起,到1644年崇祯帝自尽,正好是276年。
明朝共历十六帝,正好符合朱元璋“重八”之名。应该说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前四代皇帝都是盛世,实属罕见,分别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更不要说还有后面的“弘治中兴”、“隆庆之治”。总体而言,明朝的皇帝都不算笨,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爱好。
清朝始建于1636年,之前是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的“后金”,到了1636年的时候,皇太极将“后金”改为“大清”,而清朝直到7年后的1644年才定鼎中原,因此我们计算其国祚时往往从1644年开始,这样,清朝的历史是269年。清朝享国276年的算法是从1636年开始算的,当时的“清”只是东北的一个地方***,因此一般算法是其入关后开始计算。
清朝共历十二帝,其中康熙和乾隆两代帝王的统治时间都超过六十年,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两位,而清朝与明朝相比,其繁盛时期超过130年,几乎占了整个清朝统治的一半时期,远超过明朝的80年。
所以我们现在看来,所谓明清享国时间一样,都是276年的说法本身就存在的争议。
苟延残喘72年,被列强轮番吊打的清朝何以坚持到20世纪才灭亡?
正如题主所说,清朝苟延残喘了72年才被灭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衰落,之后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苟延残喘72年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两点,第一就是最高统治者的品行,第二就是朝中大臣对统治者的态度,以下将从这两点进行分析。
首先清朝虽然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但是在整个王朝之中是从来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或者暴君的,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在其他几乎所有的朝代之中,或多或少都曾出现过一两个昏君暴君,比比皆是,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把一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品行是能够直接决定这个王朝的走向的,一个荒唐的皇帝,甚至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毁灭一个朝代,把一个品行端正的皇帝,就算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也能够让王朝平稳而快速的发展,所以说清朝的皇帝最低都是让清朝能够平稳的发展,而不是去加速它的衰落。
其次,朝中大臣的态度,朝中大臣作为最高统治者命令的执行者和向最高统治者汇报的中间人,起的作用的时候至关重要的,历史上各朝各代或多或少都曾发生过庸臣误国,或者是对当代统治者不满而奋起反抗。
而清朝是没有的,甚至在晚清的时候,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是主动寻求改变,配合皇帝进行变法,以谋求拯救清朝,可以说是上下同心,希望让清朝能够延续下去。
然而清朝还是失败了,这其实并不是清王朝本身的原因,是时代的原因,整个世界上并不只有清王朝一个国家,而地大物博的大清更是引来了其他列强的觊觎,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硬实力的差距,大清的灭亡在所难免。
一个是太平天国,英法俄支持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第二清朝本身也有过改革,比方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三,帝国主义内部战争,比方说,普法战争,日俄战争,第四八国联军中七国划分中国,美国反对,原因不明。
问题都是辩证的,正是因为被列强吊打,所以才坚持到20世纪,如果没有被吊打大清早就灭亡了。
大清朝从乾隆后期就开始衰败,爆发白莲教起义,嘉庆花了一亿多两白银,用十多年时间平定了白莲教。到咸丰年间又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清廷没有钱也没有兵可以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于是启用曾国藩办团练,最后灭了太平军。
两次农民起义,动摇了大清国本,历史上各个朝代到这里也就基本结束了。不是被起义军掀翻就是被军阀取代。实际上这时候大清已经行将就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大清朝就变成曾国藩这样的军阀天下了。为什么清朝这么特殊,曾国藩他就不取代大清朝呢?实际上是因为列强入侵。
从1840年开始,第一次***战争,第二***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中日甲午战争,外国列强不断欺负大清朝。中国人民和列强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本来已经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大清国民:大敌当前,一致对外,人们都在寻找救亡图存的办法,全国人民[_a***_]达到空前统一,都在想如何帮助大清朝振兴对抗列强侵略。
皇族:恭亲王奕訢主导洋务运动,光绪皇帝主导戊戌变法,后来又要改革国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汉族官绅: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大批有能耐的人,也都在做强国之事。大家都在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掀翻清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乾隆大清腐朽了多少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乾隆大清腐朽了多少年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