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南京历史,明朝时期南京历史简介

kodinid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时期南京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时期南京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南京城有多大?
  2. 南京历史上都有哪些王朝?
  3. 洪武时期南京是称为什么?
  4.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迁都南京会如何?

明朝南京城有多大?

明南京城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府治所在地,亦是明朝前期首都,后期陪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面积逾230平方千米,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南京历史上都有哪些王朝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遗址。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明朝时期南京历史,明朝时期南京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亡后,南唐定都金陵,并扩建城邑。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洪武时期南京是称为什么

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应天府,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陪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八县。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明朝时期南京历史,明朝时期南京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同年三月,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应天”之名意指“上应天意”[1][2]。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建为南京,为明朝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顺天府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满清攻克应天府后改名为江宁府。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太祖丙申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三月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王都应天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拓建建康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朱元璋称帝,仍以建康城为京城,二年九月始建新京城,六年八月建成。都城内的宫城(即明故宫)称紫禁城。洪武十一年,称京师。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南京,在历史上有过很多名字,如:金陵、建康等,而今天要说的是洪武时期的南京。

明朝时期南京历史,明朝时期南京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洪武”作为年号在历史上共使用过三次。

第一次是公元1356年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控制江南全境后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直到朱元璋去世,皇长孙朱允文继位,改元建文,后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文登上皇位,废除了朱允文的“建文年号”,建文四年(1402),复称“洪武三十五年”,一年后改元永乐,但通常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按共计三十一年算。

第二次是是万历年间,福建漳州人李新在当地勾结海盗纠集千余人发动起义反抗明朝,年号洪武,随后被明军平定。第三次是明末清初,在广西的靖江王朱亨嘉称帝,纪年用洪武278年,后失败被捉。

由于后两次洪武年号影响较小,且不属于大一统王朝,所以洪武时期一般特指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而南京在元末1356年(当时称“集庆”),被朱元璋攻占,改为应天府,有“应天讨伐”、“应天顺民”之意。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京师,所以洪武时期南京称“应天”、“京师”都可以。后来朱棣迁都北平,改南京为留都就是后话了。

  • 明洪武时期,南京称为京师,也叫应天府。
  •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达70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有大量的外国学生在此学生学习
  •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把南京城打造的极其雄伟壮观,堪称奇迹。终激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迁都南京会如何?

一旦迁都南京,那么北方的所有防御布置,势必会向南转移,同时战略上也会出现极大的变化。

首先,这种迁都,并非正常的迁都,而是一种在战时被迫的行为,必定不会进行一系列的考证,以及制定合理的迁都***,在迁都的过程中,必定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而南京作为明***的第二套班子,本身就配备齐全,现在北京的大佬们跑代南京。

英宗之后,朝廷奸臣当道,武备不修,民生凋敝。文武官员相互猜忌,君臣各怀心事。皇帝只想着保持大位,文臣想着如何避祸,武官想着怎样保命。地方上,朱家藩王不知死之将至,都在忙于搜刮民脂民膏,与地方官员要么沆瀣一气,要么面和心不和。十万余朱家皇族分布全国,已丧失了建国初期的作用。整个明朝陷入困境。搬到哪里都不阻止不了衰败的命运。

导读: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大臣出现两种声音。当时的侍讲徐珵的建议是南迁(也就是后来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而于谦等大部分朝臣的意见是坚守。当然后来事实证明于谦留守北京是正确的,不敢说为大明续命200年但是说力挽狂澜确实不过分。那么我们设想一下,***若当时按照徐有贞的建议明朝迁都南京会是什么结果?个人的推测,如果明朝在土木堡事变后迁都南京能达到划江而治就不错了。

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包含三大营在内的20万精锐野战军队被灭;最后一批精锐将领朱勇、张辅等战死。京城百官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此时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如果按照徐有贞建议那样迁都南京的话,必将引发由量变到质变的崩溃。而大明王朝不会因迁都南京而稳固,南明将提前两百年登上历史舞台。

也先俘虏明英宗以后,整个北方野战部队基本被一扫而空。为防守北京于谦在号召藩王勤王同时,抽调宣府、辽东九边兵力入京;并且在河南山西山东、[_a***_]几省内募兵;甚至抽调山东、河南备倭、运粮诸军入卫。可以说基本上北方兵力已经非常紧张了。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如果明朝皇室没有抗战决心,还怎么指望众多勤王的将领。一旦明朝皇室绝对南迁南京,也先挟土木堡大胜之威以明英宗为人质就可迅速在北方跑马圈地。孱弱的北方国防根本无法抵挡也先,一旦也先进入中原就不会满足掠夺一把就走。

一旦明朝迁都南京,也先突入中原那么明朝几代帝王构筑的九边防线就会陷入崩溃。也就是说九边已经没有用了,处于巅峰时代的瓦剌骑兵就会肆意驱逐明军离开北方。也就是说本来就梦想恢复蒙元版图的也先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随着明军势力的撤退,奴儿干都司会并入瓦剌;幽云既失,南明只能在构筑长江-淮河防线。随话说守江必守淮,没有淮河防线长江也靠不住;西部本来就臣服瓦剌的东察合台汗国以及乌斯藏地区都会传檄而定。这样瓦剌就会成长为版图堪比鼎盛时期前秦的大帝国,与南明隔江对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时期南京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时期南京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南京 明朝 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