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魏忠贤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魏忠贤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末风云魏忠贤之死?
魏忠贤,字完吾,出生于明河间肃宁,明朝末期宦官,被封为“九千岁”。他在万历时入宫为宦官,熹宗即位,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后掌管东厂,排斥异己,广结党羽,专断国政。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以后,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朱由检召魏忠贤至殿上,命一宦官当众宣读钱嘉征奏疏,忠贤面如土色,以重金托一位皇帝身边的老侍徐应元求情。
同年十一月一日,诏忠贤至凤阳看坟,魏忠贤在凤阳途中,仍豢养一批亡命之徒,崇祯闻悉后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京师审判。李永贞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在阜城南关尤氏旅店与同伙李朝钦痛饮至四更,最后上吊***。
明末天启年间,宦官专权,魏忠贤……信王是谁?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1627-1644在位。在位17年,终年34岁。
综上所述,信王就是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
魏忠贤这么厉害为何不造反,最终落得***身亡?
哟,我还真没听说过,哪个太监谋反的!
一般而言,太监出身贫寒,没有文化,应该只是做粗活的下等奴才。但是,很多皇帝都会信任太监,而且越是权臣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越容易宠幸太监。为什么?
因为皇帝需要自己人,来对抗权臣外戚的势力。
咦?要对抗权臣外戚,是为了加强君权。那把太监培植起来了,不会分夺君权吗?
当然会,但是几率会小一点,危险会少一点。权臣外戚大权在握,很可能谋朝篡位、改朝换代,像曹丕废汉献帝、王莽废汉平帝与孺子婴一样。但是太监,因为没有后代子孙,即使夺了皇位,也无人可传,所以很少、几乎没有太监想着篡位的。
魏忠贤也是这样。虽然他是成年后才净身入宫,但是他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干儿子干孙子当然很多,但没有血缘,毕竟隔了一层。
没有儿子,就容易失去篡位的欲望。这,也是朱由校信任他的重要原因。
魏忠贤他是个太监,他造反有什么用啊?失败了,会万剐凌迟诛灭九族;即使成功了,他有子孙后代继承他夺下的江山吗?
魏忠贤在天启年间确实位高权重风光无限,并被封为九千岁,乃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人巴结他靠拢他,在他身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党羽集团,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手中的权利那是相当的大。魏忠贤是天启皇帝身边的红人,又有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给魏忠贤保驾护航,所以他深得天启皇上的信任和器重。魏忠贤又掌管着锦衣卫这一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使他拥有了监管百官的权利,在当时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个厉害的角色。
那么这么厉害的魏忠贤为什么没有造反呢?我认为其一是没有造反的必要,其二是没有造反的能力,其三,当他想要造反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首先来看,魏忠贤在天启年间几乎就相当于站着的皇帝了,天启皇帝给了他那么大的权利,几乎可以为所欲为,那他为何还要冒着造反失败被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呢?在历朝历代,造反可是十恶不赦的第一大罪状,造反失败后受到的惩罚是相当严厉和残酷的,所以魏忠贤完全没有造反的必要。其次,别看魏忠贤当时位高权重,堂上一呼堂下百诺,似乎拥有着非常大的实力。然而,他的这些权利正好是天启皇上给他的,没有了天启皇帝制作靠山,魏忠贤的实力将严重缩水。另外,在当时的朝堂上,还有很多文武官员跟魏忠贤作对,这些人也都是很有能力和实权的,所以说魏忠贤万一真的想要造反,也不见得会成功,再说当时大明帝国的兵权也不在魏忠贤手中啊!没有军队的支持,又如何造反呢?最后,当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感受到了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时候即使他真的想要造反,也已经迟了。崇祯皇帝继位之后,并没有当即对魏忠贤本人下手,但是对他的***组织及其党羽却丝毫不心慈手软,很多人被铲除了。而另外一些人看到魏忠贤不再像天启年间那样得宠,并且发现了崇祯皇帝欲谋图之的心思之后,纷纷主动脱离魏忠贤而去。魏忠贤的实力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所以当魏忠贤发现崇祯皇帝要对他下手的时候,再想造反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这才***而亡。一代枭雄就落得这一下场。
从而可以看出,魏忠贤的得势他个人厉害是一方面,而更大的因素,正是作为皇帝的天启朱由校赋予他的。魏忠贤只有紧紧依附于天启皇帝,才能确保他的荣华富贵和官职权力。天启驾崩也预示了魏忠贤的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魏忠贤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魏忠贤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