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上最有骨气的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上最有骨气的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萧景弦和唐婉歌的小说叫什么?
《唐之挽歌》主角萧景弦唐婉歌
内容简介
隋唐!隋唐!当真相被历史掩盖,敢问你还有没有骨气!当爱情被虚伪愚弄,敢问你还有没有真心!当生命都能再来一次,还有什么是不能的?别给借口,别给理由,只问还有没有血性,只问还是不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男人,再来到命运面前,必须活得顶天立地、问心无愧。必须在这个时候引吭高歌,挽吊这失意的隋唐。否则还怎么撑得起身后那硬梆梆的脊梁骨,装得下胸前这颗滚烫的心呢?
历史上隋朝除了张须陀,还有谁真的宁死不屈,鞠躬尽瘁为国捐躯?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隋朝忠臣除了张须陀,还有很多,在这里说说尧君素。
尧君素,原是隋炀帝杨广的侍从,隋炀帝即位后官升鹰扬郎将。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尧君素与上司屈突通驻守河东。
当时唐军来犯,尧君素与屈突通拼死抵挡。之后,屈突通南撤,尧君素担任河东通守,独自抗拒唐军。
及屈突通被唐军俘虏,自诩隋朝忠臣的屈突通却成了李唐的说客,劝降尧君素。
屈突通劝道:“吾军已败,义旗所指,莫不响应。事势如此,卿当早降,以取富贵。”尧君素丝毫不为所动,并指责屈突通蒙受国恩却变节投敌。
屈突通辩解道:“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尧君素则说:“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意思说,我还未力尽,不用再bb。说完,屈突通羞愧而去。
说降不成,唐军又是一轮猛烈的围攻。此时,河东形势危急,尧君素不得不用木鹅顺流而下求救。然而东都接到尧君素的求救消息并无实际的救援行动,而仅仅是口头嘉奖一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之后又有人陆续来劝降,其中就有尧君素的妻子。他的妻子劝说道:“隋室已亡,天命有属,君何自苦,身取祸败。”
尧君素当然知道败是一定的,但依然如故,至死方休。他有些强词夺理的说:“天下事非妇人所知。”然后,尧君素不顾顾夫妻情分,开弓射妻,应弦而倒。
最终,尧君素坚持一年多,因为弹尽粮绝,人心不稳,他被部下***。不过杀他也无可厚非,毕竟不是***都是尧君素。
其实还有很多,隋书中专门有个名为“诚节”的列传,来记载这些为隋朝宁死不屈的忠臣义士。当然这里面也要做个区分,有死于流寇之手的,如泉州刺史刘弘,死守城池拒不投降高智慧,最终城破被杀。有死于隋朝内乱的,如皇甫诞、陶模和敬钊这三位,面对汉王杨谅的叛军,坚定的站在了隋炀帝杨广这边。后来杨谅兵败,于是这三位便成为了典型,受到了隋炀帝的褒奖。再如游元,没有屈从于杨玄感的威逼利诱,慷慨赴死,后来隋炀帝平定杨玄感的叛乱,特地褒奖了游元的后人。当然还有有死于隋末农民战争的,比如题主所说的张须陀,在中了李密的埋伏,突围未果后,英勇赴死。
除了张须陀之外,有被李密俘虏后,不论李密怎么劝说,都坚决不投降的冯慈明。有固守婴城四个月的杨善会,城破被窦建德所俘,拒不投降而被杀。有在江都护卫隋炀帝的独孤盛,宇文化及的手下一番劝降无效后便下了杀手。以及那位死守孤城以据唐军,甚至射死来劝自己投降的妻子的尧君素。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对于这些为了隋朝慷慨赴死的忠臣义士,唐代官方评价还是颇高的。最后用隋书诚节列传中,魏征写下的评语来总结这些人吧。
“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则小,生为重矣,比义则轻。然则死有重于太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轻于鸿毛,死与义合者也。然死不可追,生无再得,故处不失节,所以为难矣。杨谅、玄感、李密反形已成,凶威方炽,皇甫诞、游元、冯慈明临危不顾,视死如归,可谓勇于蹈义矣。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尧君素岂不知天之所废,人不能兴,甘就菹醢之诛,以徇忠贞之节。虽功未存于社稷,力无救于颠危,然视彼苟免之徒,贯三光而洞九泉矣。须陀、善会有温序之风,子翊、松赟蹈解扬之烈。国家昏乱有忠臣,诚哉斯言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上最有骨气的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上最有骨气的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