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原句完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原句完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句话怎么解释?
意译: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网上常提到的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等)是真的有此处出吗?出自何处?
“大明祖训”基本上不靠谱,不过是“明粉”的杜撰,借此抬高明朝这个汉人的政权,抹黑清朝这个来做关外的“异族”王朝;以清朝末年割地赔款的软弱无能来映衬出***统治的强硬。
不和亲,不过是因为对周边少数民族统治的不信任;也可以说是对周边“异族”袭扰的无可奈何;看看明朝的统治版图,再看看清朝的实际控制范围,不是明摆着的吗?
“和亲”,尽管历史上有人诟病,但是,如果不去割裂历史,和亲政策其实是中原王朝控制周边少数民族***最佳的选项,避免了战争,避免了劳民伤财的征伐;这可是从汉朝就开始的。
割地赔款,显然也不是清朝才开始的;被后人不断称颂的大宋王朝怎么样?如果没有“檀渊之盟”,宋朝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吗?
明粉们对“土木之变”是非常忌讳的;他们不屑于北宋两位皇帝被俘虏,不过很少有人提及大明王朝曾经也有一个皇帝成了阶下囚。
历史是什么?历史有没有真相?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历史不是去罗列数字以及事件发生的日期;学习历史,对历史感兴趣,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历史观,不要人云亦云,被别人带节奏。
有一个观点必须坚持,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要人为拔高,更不可人为贬低历史人物和某一个王朝的统治。
网上常提到的大明祖训:“大明朝从令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帝王死社稷!”没有出处,是后人编的。
不过在明朝中期,正德、嘉靖年间一位名叫敖英的官员所著的《东谷赘言》中有类似的记录。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其朝鲜、安南、琉球、 阿端、卜剌罕诸卫,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呜呼,盛哉!
而敖英虽然也做官,却也只做到四川右布政,相当于四川省副***的职位。所以这段话也只代表他个人的看法,并不能说是皇帝的意思,更不能当做什么大明祖训。
大明祖训是真实存在的,就是朱元璋亲自主持编撰的《皇明祖训》,这本大明祖训主要是朱元璋给他的子孙后代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约束皇室子孙的行为,达到巩固朱明皇权的目的,但其中并没有关于网上所提到的“不和亲,不赔款……”之类的的内容。
《皇明祖训》的主要内容
朱元璋历经十六年的艰辛努力,才建立大明王朝,为了能让大明王朝长治久安,防止后世子孙肆意妄为,毁掉他辛辛苦苦建立的朱明皇权,于是朱元璋在登基称帝的第二年就着手给自己的后世子孙立家法,定规矩,从方方面面对后世子孙的行为进行约束,并且他将这些规矩编撰成书,传之后世。
朱元璋主持编撰的这本训诫后世子孙的书最初叫《祖训录》,后来更名为《皇明祖训》,这本书从洪武二年开始编纂,到洪武八年才成书,编撰工作耗时六年之久。这本总共有十三章,写得也都很简明直接,大致内容基本如下:
- 首章:前有四款,分述禁用酷刑、禁立丞相、对犯法皇亲国戚的处置及对四方各国的方针,其后是关于敬天法祖等问题的言论。
- 持守:自述持身之道,强调节俭。
- 严祭祀:认为祭祀贵在精诚,并叙述祭祀的准备程序。
- 谨出入:告诫后代帝王不要轻易动止。
- 慎国政:主要讲帝王须广有耳目,同时规定官员、士、庶人等不得枉议大臣。
- 礼仪:分述祭祀、奉使王府、进贺表笺、亲王朝觐、亲王在国等礼仪。并为东宫及亲王府各拟名二十字,令其子孙顺序使用。
- 法律:包括对皇太子和亲王的处分办法。
- 内令:规定皇后不得干预外政,宫闱当谨内外。
- 内官:分述内官职掌、品秩和内官机构的设置。
- 职制:先叙述封爵的程序和规格,规定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者,可考验授官;次述宗人府及王府官的设置。
- 兵卫:分王国军队为守镇兵和防卫兵,遇警并从王调遣;同时规定亲王仪仗。
- 营缮:规定诸王宫室格式,不得僭越。
- 供用:包括朝觐时沿途人役物料的支给和每岁常用两部分。
从这本《皇明祖训》的大致内容就可看出,朱元璋对后世子孙的要求真是细致入微,从皇帝执政的行为规范,到宗室的衣食住行,甚至连后世子孙如何取名字都规定好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的来历
关于“不和亲、不赔款……”的完整表述是:“国朝三百年,无汉之和亲,唐之结盟,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段文字读起来气势磅礴,给人一种明朝实力强大、铁骨铮铮的感觉!
但这段流传甚广的大明祖训其实是后世之人根据大明历史进行总结的,真实的历史上,无论哪位明朝皇帝也没有留下过这样的祖训,而且,这段“大明祖训”第一句就写到“国朝三百年”,除了亡国之君,有哪位皇帝会知道本朝国祚有多久?所以,仅凭这一句就能断定这个祖训是伪造的。
如果真是大明王朝祖训的话,那么皇帝定下的这么重要的规矩,一定会见诸正史典籍,但是检索关于明朝的正史资料,根本就找不出任何的完整记载,只有明朝的五朝元老杨荣所编写的杂史《后北征记》中记载,朱棣在远征漠北回来后说过:“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但是其中也并没有关于“不和亲、不赔款”之类的内容!
结语
“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不过是一些人对明朝骨气的吹捧,史书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所以,这段气势磅礴的内容,只是热爱明朝历史的人杜撰出来的“大明祖训”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原句完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原句完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