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背景

kodinid 2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制作砚台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端砚和歙砚的产地?
  2. 砚台传说?
  3. 古代用来磨墨的东西是什么?

端砚歙砚的产地?

端砚和歙砚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砚台,它们的产地分别位于不同的地区。

端砚,又称端州砚,出产于今天的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的端溪。端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端砚因其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石料主要产自端溪的三大名坑: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由于***的不可再生性,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砚石***,1998年肇庆市***开始对这些名坑实行封闭,禁止开***。

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歙砚,全称歙州砚,是“全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歙砚的原产地在江西省婺源县,其后在安徽省歙县加工,因而得名歙砚。歙砚拥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至唐代名声日盛。歙砚的名贵,除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之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纹理。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

总的来说,端砚和歙砚都是中国传统的名砚,它们的产地分别位于广东省的肇庆市和江西省的婺源县以及安徽省的歙县,各自以其独特的石质和制作工艺闻名于世。

砚台传说?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用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红丝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后世人们便将红丝砚、端、歙、临洮砚称作四大名砚。

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末,人们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由于端砚特别受到文人们的青睐,所以有关的美丽传说也特别多。关于端砚的创始人,史书没有记载。但在端砚的故乡,老石工们从先辈口里听说,制作第一个端砚的人是一位顾氏的妇女。这位顾氏是肇庆黄岗村人,据高要县志记载,黄岗村的农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开山***石的传统。那里的雕石艺人手艺之高,在岭南地区是有名的,许多石狮子、石碑和石柱都出自他们之手。顾氏的父亲是个技艺很高的石匠,顾氏从小就十分喜爱刻石,他父亲很疼爱她,常用白石雕成玩具供她玩耍。20多岁时,顾氏跟着父亲学得一门好手艺。有一次,顾氏随她的父亲上山***石,发现一种紫色的石头,她感到很有趣,于是便把它凿成方块状,周围刻上花纹,做成砚台。当顾氏用这个砚台磨墨的时候,感觉发墨非常快,她就把这个新发现告诉了父亲。父亲很高兴,他连忙拿给同伴看。后来,村里的男石工们在顾氏捡得紫石的那个地方,找到了石的矿藏,开始制作砚台,在市面上出售。于是端砚也就慢慢就成了本地的特产。

古代用来磨墨的东西是什么?

砚,是磨墨工具,古代常用瓦来研磨墨汁,唐代贯休写《砚瓦》诗,诗中有"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的句子。

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砚从汉代开始有相对确定的形状。

(贺兰石砚)

发展到唐代,器形增多,并渐渐为文人雅士珍爱。

宋代时,作为磨墨工具,它已经很成熟了:大小合理、实用,砚堂、砚池、砚边等有了明确的界定和分工。"四大名砚"的说法在宋代开始流传。它们是端砚、歙(shè)砚、洮(táo)砚和澄泥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端砚 歙砚 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