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朝鲜让明朝修改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朝鲜让明朝修改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朝鲜王朝的服饰跟明朝时期的服饰那么相似?
朝鲜是明朝附属国,朝鲜的历代国王在有明一代都要得到明朝皇帝的任命,朝鲜的衣冠服饰特别是官员服饰深受明朝影响,有明朝的显著特征,也基本遵循中华礼仪制度。但总的来说,朝鲜服饰虽受中华深远影响,还始终保留着很多本民族的特点,并不完全像明代服饰。所以说朝鲜服就是照搬明朝服饰是很笼统的,不科学的说法!
为什么清朝***能容忍朝鲜使用明朝年号还收容明朝遗民?
朝鲜bai使用明朝年号的问题是个***象。真相是分几个阶du段:
第一阶zhi段是1641年之前,朝鲜虽然被清朝击败而dao归附,但依然不愿意写清朝年号而是用干支纪年,期间发生了两次沈狱事件,即朝鲜官员到沈阳见皇太极,没有使用清朝年号,因而被清朝下狱。
第二阶段是1641年起,由于前述***的影响,以及明朝的灭亡,朝鲜下令严格遵守使用清朝年号。如1645年下令,承政院疏章不书清年号者不得捧入。
第三阶段是多尔衮死后,顺治康熙掌政,特别是康熙亲政后对朝鲜的限制减少,朝鲜在前述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允许极少数***大儒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清朝年号,而以干支纪年代替,这种允许被视为极大的恩典赏赐。
期间最有名的***就是1704年,明亡60周年,朝鲜于当初纪念明朝援朝抗日的大报坛祭奠万历皇帝跟崇祯皇帝,特意不写清朝年号,而写干支纪年。但祭奠刚结束就立即烧毁相关文书,怕被清朝知道。
第四阶段是乾隆登基之后,由于此时清朝对明朝已经不如之前那么在意,自己也拜祭孝陵(朱元璋),整修明朝十三陵等,所以朝鲜也跟风开始放松,先是举办忠良科科举,应试者限定为明人后裔或朝鲜人而于丁卯、丙子两役与满清作战身亡者的后裔,允许这些人中举红牌可以不写清年号而写干支纪年。后来又扩大到一切忠良之后。由此,朝鲜民间不使用清年号而使用干支纪年成为潮流。
同时,朝鲜对写有明朝年号的事物视为古董珍重收藏,譬如朝鲜国王1756年得到13个写有明朝年号的马牌(马牌即古代传递的驿马的***明),特别收藏于尚瑞院马牌柜。(后来还成为文物古迹上了韩国的邮票)
第五阶段是乾隆晚期之后(1800年之后),朝鲜除了官方文书依然严格使用清朝年号之外,对于臣民用干支纪年代替清朝年号不再限制,而如果是普通平民,那即使使用双年号(明清两个年号)也睁眼闭眼不去管了。这个时候的清朝也不怎么管朝鲜了。
所以,事实上说朝鲜使用明朝年号是个***象,真相是朝鲜官方一直使用清朝年号,民间不喜欢使用清朝年号,但也没有使用明朝年号,而是使用干支纪年,因此从壬辰倭乱到甲午战争,与朝鲜相关的很多历史事件,连我们都习惯于使用干支纪年。(对比一下日本的应仁之乱、中国的同治回变等等,更多使用的是年号)
明朝时期与朝鲜的朝贡制度究竟是怎样的?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依,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朝鲜半岛历朝历代秉承孟子“事大交邻”的原则主动愿与中国交好,并与中国保持着朝贡关系。然而,因历史形势的复杂变化,中朝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而本文以明清两朝朝鲜对官服的选择为研究主题,力图从服饰的角度来***中朝关系。明代之前,新罗、百济、高丽等国家的服饰就“请从中国制”,曾多次派使者到中国来请求赐予服饰。从中可以看出,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对中华文明的仰慕之情。但要指出的是,在元朝时期,高丽的服饰受到蒙古服饰的影响,与元朝的实力以及元、朝联姻有关。在明朝时期,朝鲜王朝对中国奉行“事大”的基本准则,也充分体现在朝鲜的服饰制度上。朝鲜方面派朝贡使来中国请求赐予王、王妃、世子等服饰。不过,当时朝鲜王朝的一等陪臣只相当于明朝的三等朝臣,由此反映出当时中国与朝鲜是典型的朝贡关系,朝鲜处于藩属国的地位。而到了清朝,朝鲜王朝依然是中国的朝贡国,可是却没有改穿清朝的服饰而依然保留明朝的服饰,一方面与朝鲜王朝对明朝的再造之恩的怀念有关,也与朝鲜王朝的华夷观有关,他们认为明朝灭亡后,中华文明不复存在,而作为“小中华”的朝鲜有责任将这一文明保存下去。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主要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统治,多方考虑没有强制朝鲜王朝改穿清朝服饰。本文认为,明清两朝朝鲜的服饰政策与朝鲜王朝所坚持正统地位的华夷观有重要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朝鲜让明朝修改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朝鲜让明朝修改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