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宝船历史简介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宝船历史简介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宝船梗概作文?
第一次远航复述:
1405年7月11日,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受明朝皇帝派遣,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有没有搭载火炮?
郑和的宝船有搭载大炮。宝船属于楼船,顾名思义,船层数很多。主甲板中部有一层甲板室叫做舯(中)楼,船艉(尾)部有一座三层的艉楼,郑和就住在这艉楼上,船头部分有一个二层楼,从船舱底部到甲板分为五层。最底层装满了用来维持船体稳定的砂石,二三层装满了货物和食物,可以说是整个航行的关键。
上面一层是顶到甲板的这一层,除了左右设有大炮之外,中间三千多平方米的空间是给船上八百多名随行人员住的地方,每个人的空间差不多有4平方米。船头是供一百多名水手生活的地方。
有,但不一定就是在白色窗口那儿,白色窗口也有可能是客舱窗户,炮位可能放置在顶层甲板上。
大号宝船共分8层。为了保证船行平稳,最底下的一层全部放置砂石,俗称压仓。陈教授估算这样一条大号宝船光压仓砂石就要用505吨。上面的2、3两层是两个长80米、宽36米、高2米的大型货舱,是载货和食物用的。这两层船舱是整个航行的“补给中枢”。第4层是顶到甲板的一层,这层沿船舷两侧设有20个炮位。中间3280平方米的空间是船上826名士兵和下级官员住的地方,每人的空间可以达到4平方米。再上面就是甲板了。甲板上的活动空间被分为前后两部分,船头有前舱1层,主要是船上108名水手生活工作的地方。而整个舰队的“大脑”则在宝船船尾的舵楼上。这个舵楼共有四层,一楼是舵工的操作间和医官的医务室;二楼叫官厅,是郑和等中高级官员和各国使节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三楼是一个神堂,用来供奉妈祖诸神,并有4个阴阳官专门管理。舵楼最上面则是指挥、气象观测、信号联络等场地。在前后楼之间的甲板上除了火炮、操帆绞盘外还特地留出了2个篮球场大小的空间,专门供习操活动之用。
明代全国最大的内河漕船长是?
明朝最长的船是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有资料显示船长139米。
据郑和随行人员巩珍的目击纪实,说这种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但没有言明宝船的实际尺度。
另据《明史》等有关史料所见,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专家对文献记载是否有误,仍在争论)。(根据《中国度量衡制史》记录明尺31.1厘米计算,船长139米,宽56米;若按出土的明代木尺实物28厘米计算,船长124米,宽50米)
古时的帆船指的什么?
中国帆船是中国独创的帆船类型,相传于公元前200年的汉朝已经存在。经过改良及演变后,至20世纪初仍然活跃于中国近海,多用来贸易及运载。帆船首初于文献出现是在汉朝的《南州异物志》。根据该书描述,汉朝时中国帆船设计4个风帆,并不直接迎风,而是横向且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这样能够使船只即使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高速前行,无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在帆的材质方面,则是使用竹竿加强的硬性篷帐。当时最大的船长达20米,宽10米,可以容纳700人左右或260吨以上的货物。
经过宋朝与元朝改良后,中国帆船于15世纪-17世纪中,大量出现于中国近海。期间明朝特使郑和的船队,亦是经过改良此类船只,遍游东亚、南亚,远达非洲。另外亦有证据显示,当时的中国帆船,长约100多米,宽度约50多米,称为宝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宝船历史简介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宝船历史简介资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