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丝绸工业的发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丝绸工业的发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时期丝绸的年产量?
明朝时期,运往日本的丝绸2000~3000担左右,每担按照黄娟计算约160匹/担。价值200~300万两,本土成本0.6两/匹。售价6两/匹。总共总共每年运往日本数量4.8万匹,去往欧洲的数量也在这个数量级,基本全年出口的丝绸10万匹,就算增加10倍(不可能)也才100万匹。
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有什么特点?
丝绸之路的特点:
丝绸之路是在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下形成的,范围为亚非欧;从军事路、外交路发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以经济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
汉朝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指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的伊朗再到古罗马。海上丝绸之路是指经广东沿海口岸出发到东南亚诸国再到南亚的印度。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非洲,陆上是到达欧洲 明朝海上是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为埃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经过跋涉到达了埃及。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扩展资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历史上宋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发展!为什么到了清朝却消失了?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铲除宋元以来开拓的海外华人居点。郑和曾对大量华夏人掌控的海外社区进行清理然后扶植当地土著,以达到让明朝周围的土著帮助朱明王朝看住所有汉人,不让***乱跑以期让老百姓乖乖的做他朱家的活庄稼。经过郑和的清洗,海外华夏人几乎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至此后不论多少***移民海外讨生活,也只能做当地土著的辅佣
郑和下西洋最有名的一次行动是诱捕陈祖义。只要稍微从民族利益考量,杀陈祖义就是历史罪人。陈祖义要是生在汉朝,他就是海上的“班侯爷”;陈祖义要是生在唐朝,他就是拓海的“平阳郡公”
这是多蠢的人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啊?
有对外贸易就算对外开放,这么挣钱的营生,为何广大农民兄弟们不趋之若鹜?颁布一个禁海令就是闭关锁国,你让那些常年活跃在海岸线上的海盗们作何感想?
在学习语文时,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望文生义,但是很多人在看待历史时,却肤浅的将现象作为本质来进行盖棺定论,实在是贻笑大方。
很多人认为,在我国2000多年的对外交往史中,汉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唐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扬者,一定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两个时期。
而1405年到1433年,规模空前的郑和下西洋活动,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回光返照,而到清朝特别是乾隆时期,我国则彻底关上了国门,成为自娱自乐、井底观天的天朝上国。
静夜史认为,持有这样观点的人,真应该去撞墙,撞到当场去世那种。
***曾经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意思是说我们看到的很多历史真相多半是***的,如果没有思考和甄别,就只能被别人呈现的历史事实牵着鼻子走。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中原王朝真的彻底关上了国门,那么和中原王朝形成朝贡关系的番薯国,例如琉球该如何向中原王朝朝贡呢?你该不是想让他飞过来吧?
再者,对外贸易作为商业活动,本质上是暴利的,在令人疯狂的高额利润之前没有人能甘于现状,不去铤而走险,所以本质上对外开放就是国家***的根源。那么维稳第一的中原王朝,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呢?而且对财富无限渴求的统治者,怎么能甘心放弃这一块巨大的蛋糕呢?
所以静夜史一直认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闭关锁国作为中原王朝的既定国策之一,从海上丝绸之路开拓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形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丝绸工业的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丝绸工业的发展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