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是什么

kodinid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丞相历史史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废除丞相的措施,求解答?
  2. 为什么直到明朝才废除丞相?仅是因为政务繁多吗?
  3.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丞相制度?这对明朝治理官员有什么影响?

明朝废除丞相的措施,求解答?

相权与皇权之争由来已久,宰相(或丞相)制度的设立与废除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明太祖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宰相(或丞相)制度,将宰相(或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而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提高了皇权。在中国历史上丞相这一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或丞相)制度从此被取消。

为什么直到明朝才废除丞相?仅是因为政务繁多吗?

应该说为什么明朝就废除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丞相才能镇压住群臣。皇帝是天生的,除了开国之君能镇住群臣,其他普通继位的皇帝很难镇住。皇帝决定的大臣的升迁生死。皇帝和大臣极易形成敌对关系。好比明末东林党崇祯的关系。崇祯连杀带撤了40位内阁首辅。崇祯说南迁到南京,崇祯说捐军饷,大臣们一致反对。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极易信任宦官。因为宦官才是皇帝忠实的奴才。永远不会造反,永远为皇帝侍命。所以天启皇帝才用魏忠贤来打压东林党。

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一下丞相制度的好处。古代开国之君主要靠武力夺天下。但却不能靠武力治天下。丞相制度就弥补了这一缺陷,丞相是从百官之中选出来的治国能手。历史上有名的治国丞相有姜尚吕不韦,李斯,苏秦,管仲,曹操,诸葛亮,孙昭等等

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所不管,由于相权膨胀,皇权就受到威胁,皇帝也想办法制约相权。1380年的2月17日,也就是明朝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丞相这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官职从此被取消。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从此相权、君权合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设立了内阁制度使得明自朱棣(明成祖)之后,呈现出君主专制则衰落,内阁掌权则复兴的特点。使得皇帝不管政事反而国家能发展的很好(如 嘉靖隆庆万历 三朝),但是皇帝一旦勤政,国家反而会衰落(如崇祯)

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丞相制度?这对明朝治理官员有什么影响

在讨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的丞相(宰相)制度。中国的丞相制度起源于商代,丞相之名始于秦朝,秦朝正式建立了宰相制度,丞相是中央行政体制的首脑。朝代不同,对丞相的称呼也不同。秦汉时期,称丞相或者相国东汉时期称司徒,隋唐时期称中书令(三省六部制),到明朝时被朱元璋废除,清朝时期虽有相名,却没有相权(康熙王朝的明相、索相)。

明朝建立初期,沿袭元朝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中书***官行驶丞相权,是最高行政机关的首脑。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接百官,丞相在明朝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又可能因权力过大而威胁皇权,因尔形成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大矛盾。朱元璋之所以废除丞相制度,就是因为当时的丞相胡惟庸权势过大,骄横跋扈,结党营私,严重损害了把权力看得很重的朱元璋的利益。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趁机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职位。

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巩固了皇权,相权与皇权合而为一,使中央集权更加严重。明朝皇帝集大权于一身,如果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有利于国家,如果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则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由于国家事物过于繁忙,皇帝一个人处理不过来,于洪武十五年设立了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

明朝初期,政治制度主要依照元代的旧制,设立中书省,并设置丞相、平章、参政等职务。其中,丞相统管的事务繁多,位于百官之首,权力极大。朱元璋生于元末,亲眼所见元末民不聊生的局面,他将这些都归咎于丞相专权导致的祸患。因此,朱元璋心中对于丞相一职一直持有保留态度。

胡惟庸事件是朱元璋下定决心废除丞相制度的导火索。胡惟庸任丞相后,独断专行,党同伐异,并与各方势力勾结,最终被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除掉。此后,朱元璋便宣布永久废除丞相制度,让六部直接对接朱元璋一人。

事实上,胡惟庸之前还有李善长、汪广洋两任丞相,但李善长位高权重,又拉帮结派,早就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而汪广洋又毫无作为,叫朱元璋大失所望,渐渐地,朱元璋深感对丞相的失望,加上胡惟庸一案,便直接促成了丞相制度的废除。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朱元璋内心中已然察觉到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纵观中国历史,霍光、曹操、赵匡胤哪一个不是权力极大,以至于对皇权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朱元璋深知权力分散的严重性,加上主观上一直认定元朝的腐朽是丞相专权造成的,又经历了几位丞相所带来的失望,因此终于下定决心。

对治理官员的影响

1、对官员过分严苛,促使了特务机构的成立

丞相一职本是辅佐帝王的,被废除以后,全部权力均系皇帝一人,虽然权力得到集中,但也导致皇帝非常忙碌。朱元璋于是有心设置四辅官,后期更是启用四大学士来辅佐自己,但由于所有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中,仍然十分忙碌。一年中,无喘息的时机,使得朱元璋性格越发多疑,对官员有诸多要求,几乎无可信任的臣子;同时,因为没有了丞相的劝谏,其所作所为越发偏激,明朝的官员制度也越来越严苛,为了监视百官,甚至还建立起来庞大的特务机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废丞相的历史史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丞相 朱元璋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