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明朝历史真相知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真相知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才女郭爱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当中,有不少好的东西沉淀了下来,也有不少糟粕被剔除出去。在古代的糟粕文化当中,最为人憎恶的应该就是殉葬制度了吧。可以说,这种制度完全是要看你的运气好与坏了。
这种活人陪葬的制度开始的历史非常早,在殷商的时候就有记录。到了汉朝的时候,朝廷已经下令废除这种制度。但是没想到,朱元璋死后却留下诏书,让自己的妃子们给自己陪葬。这种制度在他之前已经消失一千多年了,朱元璋这一招,让他的妃子们苦不堪言。后来到了明英宗的时候,这个制度才再次被明令废除。
当时为朱元璋殉葬的有46人,在朱元璋重新掀起了这个风头之后,他其后的三位明朝的皇帝,又先后让40多人陪葬。在为皇帝陪葬的众多的妃子以及宫女当中,其中有一位让人觉得最为可怜,她的名字叫做郭爱,是明宣宗的妃子。
郭爱从小就是在书香门第长大的,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是容貌清丽,而且很有才华。年龄不大,却已经才名远播,她成了当时有名的才女。当年明宣宗选秀的时候,14岁的郭安也参加了选秀,才艺双绝的她一眼就被明宣宗看中,选入宫中为后妃。这本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没想到,郭爱进宫才刚刚20天,还没来得及侍寝,甚至还没有和自己的这位丈夫正式见过面,这明宣宗就直接归天啦,死的时候才37岁。
真相如何?明朝末期与西方交手,真的保持了全胜吗?
明朝并没有保持全胜纪录。明朝海军虽然号称战无不胜,但明朝海船从来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郑和下西洋),没有进行过横跨大洋,进入大洋深处(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行。
(上图为郑和的1418年地图)
郑和下西洋以后,明朝就实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如果明朝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不可能发布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正因为是沿海倭寇猖獗,一些乌合之众的武士浪人在沿海兴风作浪,不胜其扰,加上和日本的战争陷入僵局且对海上贸易产生恐惧,打不过从海上过来的倭寇太君们,才下这个禁令。
或许这几个煌煌史册中,着墨不多的奇怪战役能打破这个辉煌繁荣的黄金朝代的传说。
万历五年,日本,立于不败之地的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义州,考虑再三后向明朝求救,小弟受气大哥上,明朝攻城掠地,一度取得战争的胜利,中日和谈,万历25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明朝以唇寒齿亡的观点,出兵打倭寇,一朝失足千古恨,此次战争劳命伤财,耗费了大量精兵国力,间接的造成了北方的大饥荒,中日战争进入僵局状态。
明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强悍,国力强盛,军队装备精良,武器充足,张居正改革留下的雄厚家业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从繁华的商品经济到“万历三大征”的霸气武功,乃至百花齐放的科技文化,桩桩件件撑起了后世国人的骄傲
。
经过了明初统一战争后,明朝和周边的越南、西藏、锡兰山国、吐鲁番、云南、缅甸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与荷兰人在澎湖列岛的战役也取得了胜利,可是“乐极生悲”,严格的海禁措施使明朝的国力大大衰退。为以后的败战埋下了伏笔,那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和不见经传的缅甸战争。
土木堡之变。明朝正统14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刺,明英宗亲率20万精锐大军******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出去浪一浪,反正不会输,还能发点小财,可***泄露,瓦剌有了准备,明英宗憨不死的决定退回京师, 因为心腹太监王振要回蔚州省亲(此太监要显摆一下,皇帝的心腹重臣衣锦还乡了),英宗没有急行军退回嘉峪关以保安全,他不顾众臣的阻拦,就地宿营等候王振的辎重马车,此时人马已三天没喝水,饥渴难耐,瓦剌十万大军紧追不舍,最后明军在土木堡被伏击,精锐部队损失惨重,伤亡大半。瓦剌胜利,明朝兵败,皇帝被俘,明英宗被王朝所遗弃,成为阶下囚的皇帝在瓦剌北方花园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明朝中期以前是中国历代王朝在军事实力方面都是世界领先的。完胜西方军事对抗实力!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明朝官兵对西方列强有五次战争,全部打赢,(1)1521年,明朝汪鋐取得屯门海战大捷,葡萄牙大败,(2)1523年,明朝再次击败葡萄牙,(3)1622年,明荷澎湖之战,荷兰大败,(4)1633年,料罗湾海战,荷兰大败,(5)1637年,明英广州海战,英军大败,赔款2300两。
明朝水师曾经是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 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明朝的武器在同时期要领先于西方,战术也同样领先于西方,所以明初才能横扫所有来犯之敌。
真相就是明朝是一个很硬气的王朝,老朱家的皇帝奉行强权政策,他们的信条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们的公主也从来不是用来和亲的,他们的金银也从来不是用来赔款的。明朝从没有怕过谁,也从没有和谁和谈过,明朝的准则是不服就打,明朝和蒙古打、和日本打、和叛军打、和西方殖民者打。王朝强盛的时候打的蒙古望风而逃,国势衰弱的时候也能捍卫自己的海疆,下面咱们来看一下大明末期同西方国家的交手记录。
1、1521年,明朝同西方强国葡萄牙开战,惨胜。
正德十六年八月(1521年),明***派广东按擦使汪鋐督师出讨,驱逐占据屯门为非作歹葡萄牙人,双方爆发屯门海战。
屯门海战分的经过是先败而后胜。明廷下令后,时任广东海道副使的汪鋐认真备战,加强军事管理,刺探葡萄牙的情报。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他试图驱赶葡萄牙军队,但是却遭到了对方强烈的反抗,于是汪鋐率军正式进攻,奈何葡方火力强势,明军败下阵来,首次作战以失败告终。之后汪鋐重新制定作战***,借助风力将放满草料和油料的小船接近敌方船队,又让蛙人将敌船凿漏,于是重新发起进攻,打的葡萄牙人措手不及,最后狼狈逃走。一举收复被葡萄牙人占据的屯门。
此战虽是惨胜,但体现出了明廷抗击西方列强的决心和意志。
2、1523年,明朝和葡萄牙发生了西草湾之战,葡萄牙军队大败。
嘉靖二年(1523年),一支由5艘桨帆船和1艘中国式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在末儿丁的指挥下来到广州,意在与明朝***重新交涉。在遭到广州地方官的拒绝后,船队经过屯门,一路来到西草湾。早就严阵以待的96艘明朝战舰一路上不停的尾随与挑衅。直到夜里,明朝水师再次以火船为先锋,对葡人的船队进行保卫与突袭。双方才再次爆发了著名的西草湾之战。葡萄牙人在损失了2艘船后,再次突围而去。末儿丁等42人被杀或被俘,明朝守军以海盗罪的罪名将俘虏悉数绞死。
明朝军队在军舰技术和武器装备上都不如葡萄牙海军,故未能将其全歼,让其大部逃走。不过同葡萄牙的战争让明朝开始了佛郎机炮等先进武器的仿制。
3、1622 年,明朝同荷兰开战,胜之。
葡萄牙衰落后,海上马车夫荷兰崛起,天启二年(1622 年),荷兰舰队占领澎湖,明廷下令福建巡抚南居益将荷兰人赶出澎湖,发动了澎湖之战。但荷兰人的战舰封锁了漳州海口,明朝水师无法出动。
天启三年十一月(1623 年),南居益故意邀请荷兰人前往厦门谈判,在宴会上囚禁荷兰代表团,并乘机袭击烧毁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兰战舰。天启四年二月(1624 年),福建巡抚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下令明军渡海出击收复澎湖。但荷兰军队依仗坚固的工事与战舰顽抗,澎湖久攻不下。七月,南居益又派出火铳部队支援,明军发动总攻,一直打到风柜仔的红毛城下,然后双方又形成僵持的局面。八月,明军再次兵分三路,直逼夷城,荷兰人势穷力孤,不得不撤离占领了两年的澎湖。明朝取得了澎湖之战的胜利,成功收复了澎湖。
此战历时七个月,击败荷兰,活捉荷兰守将高文津,并斩首示众,威慑列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明朝历史真相知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明朝历史真相知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